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4455
重口味心理学3.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1日
第1页
第5页
第13页
第23页
第38页
第58页

    参见附件(11390KB,316页)。

     重口味心理学3,这是该系列作品的第3部了,书中内容进行了大部分的编写,让读者更加能够感觉得到重口味心理学的特点,感兴趣的可以阅读!

    重口味心理学3介绍

    心理医生是是世界上蕞危险的职业?

    罪恶三关的通关有多难?

    记忆这个“小妖精”为什么磨人?

    怎样做一个完整的犯罪心理画像?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

    作者

    姚尧,女,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生活在自己的内心城堡中,喜欢站在城堡的窗口观察周围世界,带着出世的心入世。一个能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找到巨大乐趣的简单主义者。

    书籍章节目录预览

    第一章 “深渊在凝视着你……”——心理治疗那些事

    第二章 “最强大脑”是怎样炼成的

    第三章 当动物星人看着你的时候,它们在想什么?

    第四章 上帝的黑名单(上)——罪恶三关

    第五章 上帝的黑名单(下)——你为什么没有犯罪?

    第六章 恶魔的作品——犯罪心理画像

    本书的亮点

    1.有用: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深层揭秘心理诊所内幕,透视犯罪心理画像,揭开蕞强大脑的奥秘!

    2.有趣:变态杀人狂为什么会有奇特的内心?哪些人更容易犯罪?人可以跟动物沟通吗?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

    3.有料:海量超详实案例,带你了解心理医生,学习做完整的犯罪心理画像!

    重口味心理学3截图

    书名:重口味心理学.3(2020)

    作者:姚尧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01

    ISBN:9787540494803

    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亚马逊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目 录

    第一篇 “深渊在凝视着你……”心理治疗那些事儿

    Part1 心理治疗中的“两大门神”!

    Part2 心理“通灵师”——梦

    Part3 “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

    第二篇 “最强大脑”是怎样炼成的

    Part1 “前世今生”——记忆的火花

    Part2 看你看的世界——视觉的火花

    Part3 魔鬼的冲动——情绪的火花

    Part4 “行尸走肉”——意识的火花

    第三篇 当动物星看着你的时候,它们在想什么?

    Part1 动物星人的“世界观”

    Part2 孤独星人帮了大忙

    Part3 “简单粗暴”的动物星人

    第四篇 上帝的黑名单(上)罪恶三关

    Part1 第一关:不是我不小心,只是“激情”难以抗拒——冲动

    犯罪

    Part2 第二关:步步为营——蓄谋犯罪

    Part3 第三关:“不疯魔,不成活”——连环杀手和变态杀人

    第五篇 上帝的黑名单(下)你为什么没有犯罪?

    Part1 从肉体出发

    Part2 从灵魂出发

    Part3 父母“毁了”我们

    第六篇 恶魔的作品犯罪心理画像

    Part1 杀人容易,灭尸难

    Part2 犯罪现场调查

    Part3 做一个完整的犯罪心理画像

    第七篇 “海盗船长,嘿咻嘿咻;粉红娘娘,哎呦哎呦”人类的性行

    为探秘

    Part1 性生活方式最奇怪的动物!

    Part2 妻妾成群——人类本应也是一夫多妻制的?

    Part3 “我为什么跟你结婚?”——人类的婚姻和择偶Part4 没有性欲,就没有“杀戮”——性带来的冲突与死亡想对读者说的话:

    一开始,写《重口味心理学》系列的初衷,只是单纯地想跟大家

    分享有趣、刺激、过瘾的心理学知识,外加为很多人心中误以为

    的“心理学”做一下“拨乱反正”!

    这之后,收到了不少读者给我的留言:

    “我跟女儿一起看了你的书,对里面提到的《箱庭疗法》非常感

    兴趣,这个周末还专门找到有箱庭室的学校一起摆了一次沙盘,对亲

    子关系很有启发和帮助!谢谢!”

    “很喜欢你的书,也是因为这本书,才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很大

    的兴趣,现在到处搜罗类似的书,想报考心理专业的研究生,以后还

    想从事心理方面的工作!”

    “谢谢你,以前我活得很痛苦,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由衷地

    感谢你!”

    我只能说,这些真的是我写书最大的收获!

    如今,《重口味心理学3》已经出版。尽管,现在的我还会时不时

    地被抑郁困扰,但是整个写作过程却始终伴随着幸福!因为相较于读

    者的感谢,我更应该感恩读者,让我在写书的过程中释放了自己。

    在这里,再次希望《重口味心理学3》能帮助到你们,哪怕分毫,就像它曾经帮助到我一样!第一篇 “深渊在凝视着你……”心理治疗那些事

    儿

    心理医生在做心理治疗的时候,用到的仪器只有自己的“心

    灵”。患者告诉心理医生以前决不分享的秘密——虐待、创伤、磨

    难、成瘾、冲动、性变态、愤怒,并且,期待被保守秘密。人们吐露

    他们最糟糕的本能、幻想、幻觉、错觉和强迫,而且要心理医生全盘

    接受它们,所以当心理医生去“心碰心”的时候,难免会受其影响,触发自己的心理“雷区”。比如,一位拥有15年私人从业经历的心理

    学家,他的一位患者上吊自杀了。这位心理医生因为患者的死亡一蹶

    不振,感到羞耻和愧疚,尽管他曾经做了大量努力,来帮助那位患有

    严重抑郁并且长期想要自杀的患者。之后两年里,他忍受着诉讼的折

    磨,终于,在一个下雨的夜晚,他独自一人在家中饮弹自尽。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肉体病了要看身体医生。可是“灵魂”病了

    怎么办?答案是,要看心理医生。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身体医生常看,而心理医生不常看,所以

    心理医生既陌生又神秘:他们是怎样治疗“蛇精病”的?

    用到什么套路和招数?

    他们与普通医生的区别在哪里?

    心理医生是不是在忽悠人?

    心理治疗有危险吗?

    这篇文章就是来解答这些问题的。

    这里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心理治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

    答案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自愈!这在肉体治疗上可是从来没听说过,没有说让病重的人就待在原

    地一动不动的:“再忍一忍哈,过会儿自己就好了!”都怕讳疾忌

    医,耽误病情。

    为什么在心理医生那儿可以这么说?因为人

    生来就有一种本能——自我实现!这是一种成长的欲望,它促使

    着个体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有些事情,人们不需要额

    外施力,受自我实现本能的推动,便会自然而然地完成。

    那还要心理医生做什么?

    心理医生的作用,就是移除我们“自我实现”道路上的障碍!

    清除了这些障碍,人自然就会发展成一个成熟的个体,就像一株

    树苗成长为一棵大树!

    就像下面的例子:

    这是一位已经“伤心至死”的年轻女人。

    她的丈夫去世了,她觉得自己永远不会再爱了,所以患上了“爱

    无能”。心理医生很快发现,阻碍她去爱的不是她对丈夫的“忠

    贞”,而是她对爱情的错误看法:爱上另一个人就是背叛了死去的丈

    夫,意味着她以前对亡夫的爱掺了水分,不纯粹!

    心理医生努力了几个月,跟她一起清除了这些障碍。很快,她自

    我实现的本能就开始起作用了——她遇到另一个男人,爱上了他,然

    后结婚了。

    自始至终,心理医生都没有教她如何去寻找、去给予、去珍惜、去爱,因为这是她自己会做的事。

    说到这儿,本文也开始进入了正题:心理医生是如何清除病人自

    我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的?

    首先,他们需要搞定下面这两位——Part1 心理治疗中的“两大门神”!

    “把爱全给了你,把世界给了你”——移情

    作为心理治疗的两大“门神”之一,“移情”的问题能否处理

    好,一直以来对心理医生都是一个有挑战和技术含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移情?

    移情,顾名思义,就是转移感情。是移情别恋吗?当然不是!

    人从懂事开始,遇到一件事或者认识一个人的时候,都不是从零

    开始对它(他、她)认知的。我们有过往的经历,有记忆,这是我们

    认识新事物的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对新事物进行“编

    码”,形成印象。

    举个例子,买东西的时候,你会有这种体会,不同的销售跟你打

    交道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销售会让你有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

    人归”的感觉,有的销售给你感觉中规中矩,而有的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排除了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和态度等因

    素,不可否认的是,有一种东西左右了你对他的印象,那就是“眼

    缘”!为什么看他就是顺眼,交流起来很开心?仔细想一想,你会发

    现,也许是因为他很像你的某个朋友、同事或者亲戚,或者在过往的

    经历中,有类似的人给你留下了非常愉悦的回忆,又或者你也说不上

    来是为什么,就是觉得对方亲切(潜意识已经替你想了)。

    这种情况,便是“移情”!把对之前的人的记忆、想法、情感和

    冲动,都转移到了另一个人身上,就叫移情!

    移情已经成了心理医生最重要的治疗工具之一。在心理治疗中,心理医生是鼓励病人发生移情的,甚至在没有移情发生的情况下,还

    会故意“设套”,引诱其发生。为什么?很简单,心理医生只有让病

    人把对之前的人和事的情感“移”到了他身上,才能知道病人之前经

    历过什么,与他人的关系怎样,从而掌握病人的症结所在!我们也知道心理疾病都是潜意识出了问题,而移情就是将潜意识

    的问题推出“水面”!当移情发生时,心理医生本身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病人的问题所在。患者也像投影仪一样,将过去的种种经历投

    射到医生这块“白板”之上。

    下面我们就通过案例,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移情”。

    Case案例one1

    这是一位年轻的知识女性,因为一些心理问题来看医生,我们叫

    她大A好了。

    大A对男心理医生抱怨,说她有性困难,尽管性生活很频繁,她却

    从未感到过满意。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发现她遇见的男人都有些毛

    病是她不能忍的。

    这位心理医生是个很正统的心理分析家,听完她的自述后,他很

    快就让她躺在睡椅上,想对她进行下一步的催眠治疗。然而这个习惯

    性的安排,却在不经意间有了意外的收获:它触发了大A对这位男心理

    医生的性爱移情!

    大A坦白地告诉心理医生,躺在睡椅上让她有一种欲死欲仙的性亢

    奋:“躺在这里真是舒服,我感觉自己快要死了,要性高潮了!你接

    触过像我这样的患者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心理医生听闻后没有羞涩地跑开,“嗯嗯嗯,讨厌哪你!”相

    反,他是很专业的,同时也对这位女患者很感兴趣。虽然他知道治疗

    有点儿难度,但他还是尝试着去分析这种移情。

    “如果我们做爱,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心理医生问道。

    “我不知道。我不想谈这个,我只想做这事,你想不想睡在我旁

    边?”大A用手指敲敲躺椅。

    大A想和心理医生发生性关系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急切。还在孩提时

    期,大A就和她的亲生父亲以及叔叔有过性关系,并从中“获益”,性

    对她来说,意味着吸收、融合和占有。她也经常利用性来达到控制和占有男人的目的,虽然事后她又对这些男人很恼火,甩掉了他们。现

    在,她又将这种自孩童时期就开始的,对于男人和性的“奇葩”态度

    统统移情到了这位心理医生身上。她将他当成了“那些男人”!

    Case案例two2

    一位25岁的男性,我们叫他小B。小B在面临完成学业即将开始他

    的职业生涯的时候,变得抑郁和焦虑,并出现了惊恐发作(自己莫名

    其妙被吓出一身汗,全身发抖,心脏猛跳)。在进行了6个月的心理治

    疗后,小B做了一系列的梦,在梦中,他和不同的女人做爱,但是他始

    终都觉得这些女人缺乏魅力。

    接下来,他开始在治疗的时候注重起自己的打扮来,并不停地跟

    女心理医生吹嘘自己多么有魅力,女人们是多么喜欢他,多么想跟他

    上床。而这位女心理医生也开始分析他这些举动背后的原因:“难道

    说他有点儿喜欢我啦?”果然,小B不久便向她表达了爱慕之情,还想

    象着和她做爱的场景。女心理医生当即拒绝了他,这让小B既恼怒又沮

    丧。

    治疗还在继续,小B慢慢意识到,儿时的他曾经想完全占有母亲,并希望他的父亲消失,现在,他把这种对母亲的爱移情到了女心理医

    生身上。

    他害怕进入社会工作,这是他来接受治疗的原因。他的这种恐惧

    感,实际上可以被理解为不愿意进入成人世界,与成年男性竞争成年

    女性的爱,而这些成年女性在其潜意识中代表了他的母亲。小B逐渐明

    白,他儿时对母亲的渴望在他的心里激起了极度的焦虑,这才是病因

    所在。

    两个例子讲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移情就是患者将孩童时期

    便开始的,深埋在潜意识里的冲动带入意识中,再对它们进行识别、理解和掌控的过程。这些“冲动”被从潜意识的暗夜里挖了出来,曝

    光在意识的“光天化日”之下,也就不再像它们藏起来的时候那么威

    力十足,势不可当了,可以说是“见光死”。

    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医生要鼓励移情发生。说完了移情,我们就不得不说说“反移情”!

    跟鼓励发生移情不同的是,反移情是心理治疗中出现的危险情

    况,心理医生都在尽量避免它的出现。

    “反移情”又称为“逆向移情”,是心理医生把自己的感情、想

    法等投射到了患者身上!就像所有的移情一样,心理医生的逆向移情

    也是来自于潜意识的冲突。这也不难理解,心理医生也是人,是人就

    难免情绪化,不可能做到像机器一样“冷酷”,但是这些冲突是心理

    医生自己的冲突,而不是患者的冲突。“凭什么患者花钱来看病,自

    己的病能不能看好不说,还要先‘忍受’一下医生的病呢?”而且,这种逆向移情也会严重影响治疗。

    还是来看两个例子。

    Case案例one1一位男心理医生的自述:

    很多年前,曾经发生过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案例。那时我刚出道

    不久,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同时也经验不足。

    一位同样年轻的女舞蹈演员找到了我,向我倾诉她的苦恼:

    “我总是想要诱惑任何一个我中意的男人,问题是,一旦成功地

    诱惑了他们,我又会马上失去兴趣。而且我总是喜欢吸引那些坏男

    人。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我有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卷入已婚男

    人的感情中去。事实上,有好几个男人为了我,现在都和他们的妻子

    离婚了。然后,我却又开始蔑视他们,分分钟想离开他们。”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女舞蹈演员的确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性,拥

    有一张天真无邪的脸,白皙的肤色,凹凸有致的性感身材。她说着自

    己在少女时期的滥交经历——和男人、女人都发生过关系,面无表

    情,就像在描述别人的事情一样。在治疗中的某一刻,她突然滑倒在

    躺椅里,伸开双臂打哈欠,就在这时,她的双腿分开,暴露出了内

    裤。我瞥了一眼那个地方,当我抬起头的时候,她正冲着我坏笑,说:“我知道你们这些男人在想什么。”她的某种姿势以及那个坏笑

    组合在一起,启动了我体内的某个开关,还来不及得到任何警告,我

    的性冲动已经被挑逗“起来”了!然后我试图通过交叉双腿来掩饰“证据”的时候,她笑得更欢

    了。最终我发问了:“那么你倒是说说看,我们这些男人想的是什么

    呢?”我努力试图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提问,但我的声音已经开始颤

    抖了。

    她讥笑说:“呵呵,没什么。”

    “你刚才说你知道的,现在又开始逃避?”

    “别提了,忘了吧。”她开始谈别的事情。

    而我就像着了魔一样,揪住这个话题不放:“我想问问你,你觉

    得你的坐姿如何?”

    “什么意思?”她有些吃惊。

    “你穿着短裙,这样叉开腿坐着,实在令我无法入目!”我有些

    恼怒地说道。

    “你想多了,呵呵。”

    “你在暗示我什么?你明显就是在勾引我!”

    “你确信这不是你在自作多情?”

    “我确信!”

    在面谈的最后,她愤怒地离开了。几天后,她打电话给我,说她

    决定终止咨询。

    其实在当时,我并不乏女性患者,也有同性恋倾向的男性患者,在我的办公室里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就是所谓的“性挑逗”吧。但

    我却没有任何性反应,更不会像这次这样不专业,歇斯底里。然而,在这个案例中,她的姿势和笑容,却变戏法般的唤起了我过去的记

    忆……

    在我5岁的某一天,我闲逛进了浴室,恰巧撞见我的母亲坐在马桶

    上,门虚掩着。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女性的性器官,并沉浸在我所窥见的兴奋之中。当我抬起头的时候,母亲坏笑着看着我,就是与那个女

    舞蹈演员一模一样的坏笑。那个女舞蹈演员的性挑逗唤起了我一种恋

    母情结的移情,问题就出在这里!

    Case案例two2

    一位女性患者有自杀倾向,她接受了一位正在心理诊所实习但缺

    乏经验的心理医生的治疗。这个患者情绪很低落,主要是因为她的一

    位像亲人一样的密友去世了。

    有时这个患者来治疗,在她的手腕或者前臂上会见到新伤疤,这

    是她自己割的。而这位心理医生看到后反应就特别激烈,恼怒不已,他以一种质问的口吻问她:

    “你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不知道。”患者温顺而无助地回答道。

    “我想我已经说得够明白的了,我们之间是有协议的!上面写着

    当你想死的时候,要打电话给我,不是吗?难道我们之间没有达成协

    议吗?”

    患者陷入沉默。

    “问你呢,你怎么不说话?”心理医生忍不住又问。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位心理医生勃然大怒。患者能感受到这种愤怒的情绪,但始终

    保持沉默。心理医生把患者每一次自杀的意图,都理解成是对他的一

    种怨恨行为。另一方面,这位心理医生仍然有必要去处理好自己过往

    生活中的心结:母亲在他十几岁的时候自杀身亡了。在无意识中,他

    讨厌母亲,怨恨她不声不响地抛下他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他之所以成

    为一名心理医生,就是想抚平自己内心深处的创伤,发泄这股无意识

    的愤怒,然后他被引到治疗有自杀意图者的这条道上来。然而,当他

    真的有了这样一个患者的时候,他就开始讨厌她了,就像讨厌自己的

    母亲一样,当然,这种讨厌也是无意识的。不幸的是,这位心理医生的无意识憎恶最终把患者推向了自杀的

    边缘。而这种无意识的憎恶,是通过疯狂地施虐狂般的“矫治”他的

    患者体现出来的:

    “你很想自杀,对吗?”

    “不知道。我想不是的。”

    “谎话连篇!还有一句真话没有?!如果你不告诉我实情,我也

    没办法帮你,你自己看着办!”

    “我知道。但我不知道说什么。”

    “你家里有药吗?你回家以后赶紧给我扔掉!还有刀片之类的!

    ×××,你听到我说话没有?我说话你都当耳边风吗?而且,你要记

    得,开始害怕和紧张的时候,要打电话给我。我说的话你能不能做

    到?!”

    “我保证。”

    “不要老跟我耍嘴皮子,光说不做!我可跟你说认真的,你真的

    会打电话给我吗?”

    “是的,我保证。”

    无意间,这个心理医生在促使这名患者自杀。事实上,他的责备

    和要求是使她自杀的一种间接诱导,传达给患者的潜在信息是,如果

    患者不能成为一个好女孩,不能按心理医生要求的那样去做,心理医

    生会不认可她!

    接下来的这个周末,患者服用了一瓶安眠药,结果被送到医院进

    行紧急抢救。她活了下来,而心理医生则被取消了对她的治疗资格。

    逆向移情是如此可怕,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如果心理治疗的过程

    中出现了不可控制的逆向移情,便意味着这场治疗彻底失败!

    心有“拦路虎”,细嗅蔷薇——阻抗在进行身体治疗的时候,有时候病人不喜欢吃药,不愿意接受治

    疗,因为治疗本身很痛苦。心理治疗也是一样的。

    那么,心理治疗要做什么?

    打个比方,我们的心理就好比人的身体结构。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看到人体的外部器官,比如鼻子、眼睛、嘴巴和皮肤,却看

    不到体表之下的,比如血管、脂肪、肌肉、神经和骨骼。心理也是一

    样,我们能了解到的只有一小部分意识层面,意识层面下隐藏的记

    忆、创伤、痛苦等,是我们无法发觉的。

    心理治疗就是从意识层面着手,向下挖掘更深层次的潜意识中出

    现的问题。就像从表皮开始,一层一层割开,向内探寻,直至骨髓深

    处,这个过程如果不打麻药,会有多疼!同样的,当昨日的悲伤记忆

    重现,又会有多痛苦!要知道,心理治疗可没有麻药。

    所以,患者对于心理治疗的态度其实挺矛盾的,一方面他们想让

    自己赶紧好起来,另一方面又怕触动往日的创伤。当他们担心“昨日

    重现”的时候,身体里就会生出一股力量,阻碍深层次的“挖掘”,同时也阻止潜意识中的记忆、体验和冲动浮现。这股力量,就是“阻

    抗”!

    阻抗可不是患者对医生简单的拒绝:“不聊了,不聊了,不想

    聊!”这东西才厉害着呢,它让患者听其摆布,想聊也聊不了。

    阻抗类型之一:迟到

    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位患者,每次治疗都要迟到七八分钟。对于自己的迟到,患者

    总会有合理的、冠冕堂皇的解释,心理医生则认为这是患者对治疗的

    阻抗。一连几个月,患者总是迟到,而且次数越来越多,他这才承认

    他的迟到现象不仅仅是因为他所说的理由,但是具体因为什么,他也

    说不清楚,只知道每次就诊前就有些焦虑,想要回避当天的治疗。

    阻抗除了像上面这样伪装成“迟到”,还可以伪装为以下几种:阻抗类型之二:沉默

    沉默意味着患者在意识和潜意识的层面都不愿意跟心理医生交流

    他的思想和感情。患者可能会觉察到他的不愿意,或仅仅感觉头脑一

    片空白,对于心理医生的问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心理医生:“能跟我谈一下你的情况吗?”

    患者:……

    心理医生:“你第一次惊恐发作是什么时候?”

    患者:……

    心理医生:“能说一下你沉默的原因吗?”

    患者:……

    心理医生:“看来你是不打算说话了,那今天的治疗就先到这里

    吧。”

    患者:“好的,医生再见!”

    阻抗类型之三:回避主题

    心理医生:“能跟我谈一下你的情况吗?”

    患者:“你发现没有,今天的天气很好!”

    心理医生:“你第一次惊恐发作是什么时候?”

    患者:“你最近有关注房地产走势吗?对于目前的状况你怎么

    看?”

    心理医生:“注意听我的问题,你第一次惊恐发作是什么时

    候?”患者:“医生,你脚上的这双鞋我很喜欢,什么牌子的?牛皮的

    吗?”

    心理医生:……

    患者:“我来的时候看到路口新开了一家饭店,你去吃过吗?味

    道怎么样?……”

    阻抗类型之四:欣喜异常

    大多数情况下,心理治疗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但它不一定总

    是糟糕的或令人难过的,患者可能会感到有所收获而满意,甚至偶尔

    有巨大成功后的喜悦。但是,频繁地或者莫名其妙地出现高兴和极大

    的热情,以及长时间的兴高采烈,都在提示着正有什么东西被回避

    ——通常被回避的东西都是与表现出来的东西截然相反的。

    心理医生:“你第一次惊恐发作是什么时候?”

    患者:“什么惊恐发作?就是玩呢,呵呵,大概是两年前吧。”

    心理医生:“那时你在哪里?”

    患者:“哈哈,让我想想,我当时在地铁上,嘿嘿。”

    心理医生:“当时发生了什么?”

    患者:“哎呦,当时我真是被自己逗死了。你知道吗,我刚进入

    车厢,这心哪就开始怦怦怦地猛跳,搞得像情窦初开一样,那家伙脸

    红的呀,哈哈哈!哈哈哈哈!乐死我了!不行了都!当时都喘不上气

    了,给我激动得呀!哈哈哈!一下子就魂不守舍了,赶紧抓住旁边的

    扶手,然后就天旋地转,感觉像是在云端哪!High得很哪!哈哈哈

    哈!”

    实际上,这位患者患有幽闭恐惧症,他不愿意面对治疗,更不愿

    意面对自己内心的痛苦。而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当他进入车厢,他的

    心脏就开始猛跳,感觉自己快要死了,下肢发软,赶紧抓住旁边的扶手,因为他担心自己会摔倒丢人。紧接着他感到了头晕、恶心。后来

    他在下一站下车,从此再也没坐过地铁。

    无论“沉默”也好,“回避主题”、“欣喜异常”也罢,或者其

    他一些阻抗表现,归根结底都源自患者内心深处的一句话:“我十分

    不想接受治疗!”

    上面也说了,阻抗不在患者的意识控制范围,所以心理医生要做

    的不是“摆平”患者,更多时候,是要帮助患者一起“摆平”阻抗!

    那么,阻抗为什么会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呢?原因就在于它启动

    了人体自带的保护系统——防御机制!

    什么是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不是随人意念而动的。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

    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其实,不光是心理疾病患

    者,几乎所有人都会运用防御机制,来将痛苦的情感和记忆隔离在意

    识觉察范围之外,这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比方说,当遭遇重大突然的刺激,如亲人去世、财产损失,防御

    机制就立马启动,给人一个缓冲,不至于当场就精神崩溃,“抽了过

    去”。

    下面有几种最常见的防御机制,分别对应前面的几种类型:

    置换(对应“迟到”)

    说得书面一点儿,置换是指改变一个人的情感指向的客体,从真

    正的客体转到一个更为安全的客体身上。说白了,就是“生气的时候

    找软柿子捏”。

    比如说,一个人上班的时候被老板骂了一顿,很生老板的气,却

    又不敢对老板怎么样。下班回到家后,他便开始打他的狗,骂他的媳

    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置换”是让人在保证自己最大利益(不丢

    饭碗,不被打)的情况下,还能让自己“心里爽”的一种发泄方式。压抑(对应“沉默”)

    这是弗洛伊德最先提出来的,也是说得最多的一种防御机制。压

    抑就是主动将痛苦的记忆、情感和冲动等排斥到意识之外。

    比如说,一位有性功能唤起障碍的人,他就没有任何跟性唤起有

    关的情感,也想不起来童年早期的跟性有关的记忆,一副“无欲则

    刚”的姿态。其实这是他身体内的防御机制怕他“太伤心”,将能令

    其触景伤情的记忆统统屏蔽掉了。

    否认(对应“回避主题”)

    与压抑相似,否认是将注意力从痛苦的事物转移开,但与压抑不

    同的是,否认并没有使痛苦的记忆、情感等完全脱离意识。所以当否

    认防御机制启动后,人不是真的察觉不到痛苦的事,而是选择用自我

    欺骗来逃避。

    比如说,一位不光彩地被免职的领导,仍会摆出一副受人尊重的

    官架子。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免职了吗?这只是他的防御机

    制正在帮他慢慢“消化”这份痛苦而已。

    升华(对应“欣喜异常”)

    升华是一种比较成熟和“高级”的防御机制,大有“化悲痛为力

    量”的感觉。我们人类身上其实存在着很多原始的,为社会道德所不

    齿的冲动和欲望,而“升华”就是让它们都合理地转化了!

    比如说,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喜欢玩大便,喜欢将粪便

    涂得到处都是,但是长大以后却不能这么做了,那怎么办?去做一名

    画家或者陶艺家好了,这样就相当于将涂抹大便的欲望升华了。同样

    的,一位摄影师则可能是升华了窥视的欲望,舞蹈家和演员可能升华

    了他们的暴露欲,而正常健康的同性之间的友谊,则是部分升华了同

    性恋和乱伦的欲望。

    就像有了移情就有逆向移情一样,这里也有“逆向阻抗”一说!

    逆向阻抗不是心理医生阻止患者治疗,“就不给你治,就不给你

    治”,而是阻止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心理医生因为自己潜意识中的某种症结,影响了对患者的客观判断,说白了,就是将自己的想法强

    加在患者身上。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不仅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还会

    产生新的问题,在康复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来看下面的案例:

    “我想尖叫。”患者说。

    “这样做你能得到什么呢?”心理医生问道。

    “释放自己!”

    “释放自己的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我不想讨论这个,我只是想这么做,但是我又担

    心你会不会不同意?”

    “你说呢?”

    “你不会同意的,是吗?”

    “你觉得尖叫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也不清楚,我就是想尖叫。我不想讨论它,天

    啊,我就是想尖叫啊!”

    这种对话在这位患者和心理医生的每次治疗中几乎都会出现。患

    者是个年轻人,他有个被虐待的童年,童年期的愤怒到现在爆发出来

    了。而这个心理医生呢,则非常反感患者大喊大叫,原因有两个:

    一、他是个接受过正统的精神分析训练的人,在学术上更是讲求一板

    一眼,不喜欢搞些“非主流的幺蛾子”;二、小时候,他的母亲有非

    常严重的神经衰弱,不允许他在家里发出一丁点儿声响。

    所以,当这位心理医生因为自己的情结和经历,而影响他对患者

    的治疗态度的时候,他的逆向阻抗便发生了!

    “有时候我觉得很寂寞,”患者说,“有时候我真觉得很寂寞,我想尖叫!啊啊啊啊啊!”“这样做你能得到什么呢?”心理医生重复着他的标准。

    “啊啊啊啊啊啊啊!”

    “你给我瞎叫唤什么!闭嘴!”

    这位患者永远不能尖叫,至少在这位心理医生这里不行,为此,他将不得不找另外一位心理医生。他的确也这么做了。

    心理治疗的两大“门神”——移情和阻抗,就说到这里了。我们

    应该能看得出来,就像歌里唱的:“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

    语……”心理治疗也真的需要勇气,来克服重新面对内心痛苦的恐

    惧,浴火重生!Part2 心理“通灵师”——梦

    很多鬼怪小说中都会出现一个人物,就是“神婆”,又叫作通灵

    师,传说她们有沟通阴阳两界的能力,为生人传话,为死人达意。如

    果你对“梦”有些许了解,你会发现,“梦”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心理

    的“神婆”、“通灵师”——连接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按照弗洛伊

    德的说法,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康庄大道!

    因此,在心理治疗中,也少不了用到“梦”。尤其是对高级的心

    理医生而言,运用梦来治疗其实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治疗手段——梦可

    以帮助心理医生更有效地了解患者潜意识中的信息,为治疗提供帮

    助。

    那么梦具体是怎样帮助心理治疗的呢?首先,我们还是从梦是如

    何“通灵”的说起——

    梦的关键词

    我们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时,会输入这段信息中的“关键词”。同

    样,我们分析一个梦的时候,也不是长篇大段不分主次地拿来就用,而是要提取其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组成了梦的核心。通常我

    们说梦有象征意义,说的就是这些“关键词”有象征意义。

    先来看几个常见的关键词的含义:

    火

    梦中如果出现了火,通常它有完全两极的含义,主要视火焰的具

    体情况而定。

    比如说:火焰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还是完全失控而扩散的?是转化

    性的还是毁灭性的?一方面,火能摧毁一切,比如烧毁建筑和家园;

    另一方面,火也能重建生活,比如说在制陶业中,是火把陶土煅烧成

    五彩缤纷的釉。基本而言,火是一种转化性、上升性的力量,因为燃

    烧着的事物也是正在转化的事物!除此之外,火与激情和性能量有关系,就像人们常说的:“我感

    觉自己欲火中烧,火烧火燎的。”

    另外,火还可以代表愤怒的力量,所以我们形容一个人的坏脾

    气,会用到“火爆”这个词。

    我们总结一下,梦里出现的火的含义有:

    “我的内心正在发生转化与净化!”

    “我心中炙热的力量!”

    “我体内毁灭的力量!”

    上厕所,大便,小便

    梦里出现“排泄”的场景,实际上是情绪能量的释放,排泄物代

    表了心理的“垃圾”!

    梦见想要小便,可能是做梦人的内心需要一片清晰安全的领地

    ——跟大多数哺乳动物靠小便标记领地范围一样。

    找厕所象征着需要找到自己的安全空间——一个可以表达自我和

    自身真实需要的地方。如果因为周围有人而不能小便,或者找不到厕

    所,则说明做梦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定位,总是处于一

    种被动和容易受伤的处境中,感到无处倾诉,且不被尊重。

    而尿道有灼烧感,说明在做梦的人心底也许压抑着童年时期发生

    的,与性生活或性虐待有关的事情。

    梦见周围有粪便,或是跌倒粪坑里,表示做梦的人可能正被负面

    情绪淹没,如恐惧、愤怒或仇恨,潜意识要求释放这些不想要的情绪

    负能量。

    所以梦到“排泄”的总的含义是:

    “我要释放不想有的负面情绪。”裸露

    裸露意味着没有保护,容易受伤,透明。

    如果梦里你为自己赤身裸体地走在公共场合感到苦恼、丢脸,说

    明在你的心中有弱点和隐藏的事情。这些事情在你看来不可告人,害

    怕被别人识破,所以你急需衣物遮体,而衣物是隐藏、隐蔽的一种隐

    喻。穿上衣服,你可以隐藏你的身份,或者扮成他人,但不穿衣服,一切就会裸露在外让人观瞻,你便没有任何防卫。

    如果梦里你虽然赤身裸体,但没有感到尴尬或羞耻,则说明你拥

    有未被限制的自由,你也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

    所以,梦见裸露的含义通常是:

    “我察觉出心中有脆弱、秘密的地方。”

    “我觉得自己十分透明,坦坦荡荡。”

    下面,将这些关键词结合到具体的梦例中进行分析:

    Case梦例one1这是一个40多岁的男人的梦

    梦的关键词:

    床,医院,监狱,女儿,被抛弃

    梦的内容:

    我发现自己在某家医院的病床上,周围看起来就像是个监狱。我4

    岁的女儿和另一个小女孩在跑来跑去,她们也住在这个地方。她进来

    和我简单说了两句话,就跑开了。突然间,我意识到我亲爱的小女儿

    处在被抛弃的状态。在这个没有人性的空旷地方,没有人真正在意

    她,她强烈地需要关心和照顾!我开始为此深深地伤感而哭泣。我心

    里的某种东西做出了反应:够了!我们不需要再待在这个地方了!我

    带着我的孩子离开了这家医院。

    梦的解析:做梦人感觉很糟糕,无法移动,生活进入困境(住在像监狱一样

    的医院里)。梦中他的小女儿实际上是指代他内心的“小孩”,而真

    正需要关心和照顾的也不是他的小女儿,而是他自己的内心。做梦人

    不开心,感觉不到爱,他的深层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被抛弃),为

    此他深受触动。于是他做出决定:我将离开这种境地,照顾好自己!

    现实情况:

    在做这个梦的时候,做梦人做出了离开他的妻子并与之离婚的决

    定。尽管这个决定会让他有很多成长的机会,但同时也充满了困难和

    挑战,感觉就像是“冲破牢笼”。他觉得是时候照顾好他自身的需要

    了!

    Case梦例two2这是一个23岁女孩的梦

    梦的关键词:

    医生,插队,人们,钱

    梦的内容:

    我看到两名医生在开放的广场上,许多人排着队要跟他们说话。

    我立马走入人群,插队进去见其中一位医生。到了那名医生跟前,我

    惊讶地发现他是一名中医。他拿起我右手摸我的脉搏,来检查我的身

    体,然后他轻声地说:“你身体里有些变化,你需要适应这个变化。

    明天过来,我给你开个药方。”我觉得他是对的,但是不理解他为什

    么不能现在立刻给我开个药方,我担心他明天可能就不在这里了。他

    一定是猜到了我的心思,因为他给了我20块钱,这表示我可以信任

    他。这时候人们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了,站在我身后的人表达了他的愤

    怒,因为我是插队进来的。他用手指戳着我的脊梁骨,我感到很羞

    愧,抓住那20块钱,期望着明天可以见到医生,然后离开了人群。

    梦的解析:

    做梦人处在很多人围绕着的环境中,这些人的目标都指向同一件

    事情:中国的主流(中医)。做梦人发现自己也加入其中,越到所有

    人的前面(插队)。对她而言,适应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件新奇的事情。她的内在向导(梦里出现的医生)检查了她的内在体质——她

    内心深处的想法。她意识到自己已经经历了一些变化,并且需要时间

    去适应(明天再来开药方),她不能一下子就把这些都搞定。她拥有

    所有必要的资源(钱)去经历和搞定这个过程。她感到自己已经被整

    合入“序列”之中,加入队列中,但不知为何比别人更快地前进到一

    个舒服的位置……这显然也是某些人愤恨她的原因(指着她的脊梁

    骨)。她的内心深处也清楚她并不完全属于“主流”。她觉得自己是

    自由独立的(离开了人群),她只是利用了主流提供的好的方面……

    现实情况:

    这位年轻的女孩刚刚大学毕业,在父母的帮助下,顺利地在一家

    大的国企单位(中国主流、传统)中获得一个好职位(插队)。

    她说:“我是如此幸运能被这家单位接收,我决定做个‘更传统

    的中国人’,像我父母和哥哥一样,以中国传统的方式工作与生

    活。”但是她曾经的梦想,包括儿时的举动都是与传统相违背的,她

    曾期望着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特立独行。但她现在也非常清

    楚,如果没有她的家人,她什么也不是,靠她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过活

    的。她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做一个她家人希望她成为的人。这个梦也

    反映了她内心的决定。

    “梦”出真相

    现在我们就把梦结合到心理治疗过程中,看看它到底是怎样帮助

    治疗的。

    在下面第二篇《“最强大脑”是怎样炼成的》中,我们会讲到一

    个关于M的故事。她因为做了一个梦,梦里她的父母性侵她,醒来后便

    觉得这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之前只不过是将这段记忆抹掉了,现在才

    想起来。

    对M而言,这是她记忆犯的一个错。那么她为什么会认定这个错

    误,甚至在周围人眼中也觉得她的推论合情合理?是因为在现实生活

    中,这种情况实际存在,且经常发生!儿童在面对自己无法整合的事情时,很容易将这个令自己困扰的

    事情从意识中抹去,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但实际上,与这个事情相

    连的情绪能量却郁积在体内,导致整个人内部能量失衡。在他今后的

    生活中,生命系统显然还是要寻求能量平衡,这时,这些藏在心底

    的“郁结”便在暗中蠢蠢欲动,只会让人心理上的病症越来越严重。

    而治疗的目的就是要促使这些“郁结”重返意识层面,得到治疗,当

    这些情绪能量被释放并转化后,症状便随之消散。

    下面我们就通过两个案例来看看,梦是如何把压抑的记忆重新带

    入意识,并参与治愈的。

    Case梦例one1有一位40多岁的女士,长期遭受抑郁之苦

    梦境1:

    “我在厨房中,为一些要到访的朋友准备晚餐。我面前有扇窗

    户,透过窗户我可以看见房子的花园。在花园里,有个大概5岁的小女

    孩儿在靠近房子的地方玩耍。我看着她,她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花丛

    中玩,好像很开心。我看到花园后面是个建筑工地,人们在那里建造

    房屋。小女孩儿进入厨房,她漂亮的衣服都变脏了,满是泥土,我很

    烦。”

    解析:

    做梦人发现自己在厨房准备食物。厨房表示她在积极地照顾自己

    基本的需要(吃),说明她有意在照顾自己,并准备为自己做些事,让自己变得更好。

    她看到一座新房子在建成,实际上相当于是她自身的重建。

    她在观察那个5岁的正在玩耍的小女孩儿,实际上是她在重温自己

    的童年和儿时记忆,那个小女孩儿象征着她内心中最容易受伤的部

    分。当小女孩儿进来,她突然发现小女孩儿携带了泥土污垢的痕迹,小女孩儿干净的外表变得糟糕不堪,她很沮丧难受。这里出现了很多

    愤怒,显然这指向某些发生在她内心深处的“脏”东西。她在联结童

    年的创伤和给她留下肮脏痕迹的某些事情。总结:

    这个梦是某些事情需要治疗和愈合的清楚指示!解析的上半段说

    明了做梦人心中有治愈自己的想法和能量,下半段则在暗示症结所

    在。

    心理医生了解了她这个梦以后,就开始有针对性地指引,为释放

    这些陈旧的记忆做准备。

    后来她报告了另一个梦——

    梦境2:

    “我和一个女性朋友待在一起,她非常脆弱而悲伤。于是我把她

    抱住,感觉到强烈的爱,就好像她是一个分别已久再次见面的老朋

    友。她建议我脱下衣服,我发现我们俩就穿着内衣。我需要小便,我

    走开去寻找卫生间,但找不到……我终于找到一个卫生间,但因为太

    脏,我决定还是不用了。我继续找。我发现自己好像是在国外某个国

    家,进入一个挤满人的饭馆,有太多人在用卫生间……我又出去了,看到我叔叔的女儿,一个我痛恨的女孩儿。我不想和她一起走,但又

    说不出口。我们徘徊在夜幕中,感觉迷路了。一些动物横尸街头,我

    感到恐慌害怕。我离开那个小女孩儿,寻找我的朋友,我最终找到了

    她。”

    解析:

    梦中有漫长的探索,伴随着她外阴部的压迫感(尿急)。

    她的朋友,其实是她内心中长期断绝联结的那一部分,需要她的

    关爱照顾。

    她的朋友邀请她脱下衣服:卸下她的保护层,展示她裸露的真

    实。

    她在不停寻找一个可以让她摆脱外阴部压迫感的地方,但只发现

    一些让自己不安全和羞愧的地方。她感到迷失,碰到了她所痛恨的自身的一部分(叔叔的女儿)。

    “街头的死尸”意味着过去陈旧的事情仍在困扰着她,而“徘徊

    在夜幕中”,则说明她的很多困惑依然是处于她潜意识的秘密阴暗

    中……

    总结:

    总的来说,这个梦揭示出很多令她迷惑的东西。这些东西正在渐

    渐浮出水面,她的另一个梦更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

    梦境3:

    “我在一个看起来像是几个世纪前的古镇上,镇上有着受人欢迎

    的集市。我躺在小毯子上,人们看着我,明显地带着厌恶与轻视的神

    情。我赤身裸体,没有腿,也没有胳膊,无法做任何动作。人们看着

    我的胸部与性器官,朝我吐口水……我觉得我做了很多坏事,跟性有

    关的,所以才遭受如此的毁伤和惩罚。”

    解析:

    这个梦境很清晰地指向某种不正当的性行为。她丧失了所有行动

    的能力,丧失了与人联结的能力(没有腿和胳膊)。她感受到的只有

    鄙视和愧疚。

    到这里,梦已经一步一步将她深藏在潜意识中的痛苦记忆“推出

    水面”。后来的治疗中,她的身体清楚地释放出与她父亲乱伦的情绪

    和感受,从而成功地回忆起从小时候就开始的,但每次都被她从意识

    记忆中抹去的不伦的性关系。

    总结:

    让这位女士饱受多年抑郁之苦的罪魁祸首,就在这里!

    Case梦例two2一位男士的案例

    梦境:“我和一个朋友走进了一家饭店。我注意到所有人都是裸体的,我想我走错了地方,想要出去。但我的注意力被一个家庭——一对男

    女和一个婴儿吸引了。这对男女都是赤身裸体,爱抚亲吻着那个同样

    光着身子的婴儿,她是个女孩儿。他们在我看来苍白丑陋,行为举止

    就像处在某种催眠状态中。没有人说话,整个环境非常沉默。那个男

    人戴着个面具,像是个小丑的脸。他还在亲吻一只小狗,或者是一个

    小男孩儿……所有这些在我看来就像是一种纵欲放荡,让我感到极度

    不舒服。”

    解析:

    做梦人梦到进入了一家饭馆,实际上是意味着他进入了自己的内

    心空间。

    他注意到一个家庭中那对男女的表现,父母过度的身体亲密好像

    使那个婴儿被吞噬而消失了……这些实际上是他联想起自己童年的创

    伤,他父母对他过度的亲密和把玩。

    整个环境中所有人都裸体,则说明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界限(传

    说中的节操无下限),极易受伤害,缺乏真正的沟通交流(沉默)。

    他可以感觉到他受到了伤害。

    总结:

    实际情况是,这位男士在童年曾被父亲性侵过,而母亲也经常为

    他洗澡的时候把玩他的小鸡鸡。梦让他记忆起这些经历,也让他发泄

    出内心的伤痛。

    实际上,梦除了能够帮助心理医生治疗病人,还可以帮助到医生

    自己——梦可以暴露出逆向移情的征兆,能揭示出心理医生对患者的

    潜意识感觉!

    Case梦例hree3一位男性心理医生的自述

    “我在一所公寓里,坐在一个躺椅上看书。小麦,我的一位患

    者,从我背后走来,开始摩擦我的肩膀。我放下书,闭上眼睛,然后感觉他的手向下滑动到我的两腿之间。突然间,他拉开我裤子的拉

    链,拿出我的阴茎。我猛地惊醒过来!”

    这个梦中的小麦是一位年轻的男性,他对我有抵触情绪,就如同

    他对他的父亲有抵触情绪一样,这种情绪显然是将其针对父亲的情感

    转移到了我的身上。然而,我没有意识到的是,我对他也有逆向移

    情。当他听不进我的解释时,这种逆向移情就让我对他十分恼火。由

    于阻抗的作用,他顽固地拒绝接受我的任何治疗分析。正是在一次极

    其恼人的会谈后,我才做了这样的一个梦。

    这个梦揭示了我的逆向移情及其原因。在我青少年阶段的某个时

    期,我的弟弟(比我小5岁)有一次撞见我在手淫。我向他解释了我在

    做什么,并告诉他,总有一天他会理解这究竟是什么意思。那事发生

    后没多久,某天下午,我正躺在床上闭目养神,他走过来,拉开我裤

    子的拉链,开始抚摸我的阴茎。他只做了几分钟,觉得这事没劲就走

    开了。

    在我的逆向移情中,小麦化身为我的弟弟,即化身为那个顽固

    的、违背我每个意愿和要求的弟弟。所以,当小麦拒绝接受我的解释

    和分析的时候,他就不是一个“好弟弟”了,我的情绪自然而然就失

    控了。Part3 “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

    看完上面的内容,你可能也有体会:在心理治疗中,心理医生最

    好是一张空白的屏幕,这样他便能像机器一样客观地看待病人的境

    况,同时病人的移情会投射到上面并得到分析。可是如果现实中真的

    可以做到这样,也就没有我们这一节的内容了。

    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心理治疗堪称世界上最危险的职

    业,然而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至于说危险在哪儿?我只想说,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收获了多

    少,必然要为之付出多少。心理治疗的价格为什么如此昂贵?心理医

    生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这背后是有原因的。

    “若你长久凝视着深渊,则那深渊也会凝视着

    你”——心理医生面临的危险

    世上没有哪种职业,或者说哪种医生,会像心理医生被工作牵扯

    那么多。很简单,举个例子,如果你身体不舒服去看医生,医生会对

    你进行基本的诊断,然后该吃药的吃药,该动手术的动手术,他们不

    会更多地关注你的“来龙去脉”:你童年经历了什么,你现在的心

    情,你未来的打算……

    但是心理医生就不同了,做到“共情”是最基本的要求!连患者

    的内心都没能进入,何谈下一步的治疗呢?普通医生在治疗病人时,会对自己采取保护措施,比如胶手套、手术口罩、不锈钢探测仪器

    等,以使细菌远离他们,避免自己感染疾病。

    但是心理医生在做心理治疗的时候,用到的仪器只有自己的“心

    灵”。患者告诉心理医生以前决不分享的秘密——虐待、创伤、磨

    难、成瘾、冲动、性变态、愤怒,并且,期待被保守秘密。人们吐露

    他们最糟糕的本能、幻想、幻觉、错觉和强迫,而且要心理医生全盘

    接受它们,所以当心理医生去“心碰心”的时候,难免会受其影响,触发自己的心理“雷区”。毕竟包括心理医生在内,每个人的心灵都

    不是完美无瑕的。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心理医生的遭遇——

    卷入

    这是发生在一位男性心理医生身上的经历,我们把他称为爱德华

    好了。

    爱德华接到一个“单子”,为参加过越战的老兵提供心理干预和

    治疗。而R是他收治的第三位患者——一位侦察巡逻班班长,在激烈的

    丛林交锋战中幸存下来的人。自从与R接触,爱德华便开始梦到R所经

    历的战斗情境:在交战中躲在牺牲的战友身后,搜寻被斩首的副手;

    躲在洞穴里,听着被俘的战友在附近的丛林遭受折磨时向他求救的哀

    号……而所有这些使爱德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甚至从未想象过的

    恐惧与残酷。

    随着治疗的深入,情况愈发严重。爱德华很清楚一件事情:这种

    身临其境的战争体验已经侵害了他普通的防御机制——我们的普通防

    御机制能够保护我们免受文明生活中普通侵害的袭扰,但是对于一些

    极端的情况,比如战争,却是远远不够的,当我们遭到参战老兵所经

    历的那种残忍暴行的无情冲击时,普通的防御机制只能提供有限的、短暂的缓解,随后的事情就看你的造化了。

    这个问题,军事精神病学领域已经研究过了。军事精神病学很直

    截了当地确认:将任何人,哪怕是最健康、最稳定的人置于无情的战

    斗中几天时间,都必然会导致他创伤性的精神崩溃!

    当爱德华看到自己出现在R和其他老兵的战斗中时,他的噩梦生活

    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他的梦境与R在治疗过程中描述的场

    景依然非常相像,区别是,他成了梦境中的一个人物!他从内心深处

    将这些情节当成了他的亲身经历,他感到恐惧、愤怒、迷乱,并开始

    严重的失眠。他的所有日常生活、当前事件,乃至整个世界,都开始

    与战争息息相关起来。这使他强烈地体会到,过往的战争经历是多么

    严重地透支着这些老兵们正常的生活。在为大量的越战老兵进行心理治疗了一段时间以后,爱德华的噩

    梦生活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当时他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梦:

    “我身处一座荒芜陡峭的山峰脚下。我孤身一人,精疲力竭,手

    无寸铁,躲在一小段原木后面,那木头刚好比我的身躯高一点点,长

    一点点。成群的敌军向山下冲锋,直奔我而来。他们尖声呐喊,枪口

    喷着火舌,他们想要我死。我深陷在那段原木后面,而颗颗子弹射进

    木头里面,眼看它就再也无法抵挡。我没法跑动,无法还击,很快我

    必将被重重围困,不是被俘就是被杀。”

    他从这个噩梦中惊醒,伴随着他的是从未体验过的彻底的惊恐。

    他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却眼睁睁看着自己没有武器,无法还

    击。这个梦以及这些体验彻底击垮了现实中的爱德华,他变得性情暴

    躁,出现了严重的记忆力衰退……可以说先前在他的病人身上出现的

    症状,现在又清晰地、无一遗漏地出现在了他身上,爱德华不得不停

    止手头的工作,准备接受治疗。

    激发

    这是发生在一位女心理医生身上的经历,我们把她称为朱朱好

    了。

    在全球过去的20年里,厌食症、贪食症等跟形体有关的问题大大

    增加,而这些问题大多发生在女性身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

    为现在的社会文化和审美就要求女性“以瘦为美”。

    有一句话说得好:男人通过征服世界征服女人,而女人通过征服

    男人征服世界。那么女人用什么来征服男人?用的就是又美又瘦!所

    以从青春期开始,女孩儿们就学会了压抑自己的食欲和欲望,以求维

    持自己的身材。她们深知自己的价值、权威和身份,全都要靠保持吸

    引力(苗条)来实现!

    那么同为女性的心理医生朱朱,在处理跟形体有关的心理问题时

    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还得从一段视频说起——朱朱录制了一盘关于女性形体心理问题和饮食障碍的治疗视频。

    在一次家庭聚餐后,她的七大姑八大姨就提出想看看这段视频。也是

    出于虚荣心,朱朱欣然接受了,在她看来,接下来的情形应该是这个

    样子的:

    “啊,朱朱,你好职业!”

    “啊,朱朱,你真的好厉害!”

    “朱朱真不愧是搞心理学的!”

    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个样子的:

    她们仅仅关注了视频不到10秒钟,就将注意力转向了其他地方,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首先评论集中于朱朱的头发:

    长度:长还是短?

    而后,烫过还是没烫过?

    然后,颜色:深红还是浅红?

    “棕色,再加上发梢部分是红色的,是不是效果更好?”

    “朱朱染成栗色的头发看起来怎么样?”朱朱的姑妈问道。

    接着是关于她衣服的问题:

    “那是一件衬衫还是披巾?”

    “你在哪里弄到那件粉色夹克的?”

    “现在谁还穿粉色的?”

    “你为什么不穿黑色套装?”朱朱的母亲问道,“黑色要流行得

    多!”最后,是关于她的体态:

    “朱朱,我觉得你现在看上去比在电视上胖一些。”

    “不是的!她现在看上去瘦一些!”

    “那是因为电视让任何人都看上去胖一些。朱朱听你大姨的,你

    本人没那么胖!”

    这个结果让朱朱惊呆了,她内心的某个地方被突然击中。原以为

    视频会让亲戚对她的工作产生兴趣,但是最引人注意的却是她看上去

    怎么样。而且亲戚的评论也影响了她,她真的开始在意自己的样子。

    朱朱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感是多么容易被侵蚀,不安全感和羞耻

    感是多么容易被激起。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件事:身为女性的朱朱,在

    骨子里,和那些因为特别在意形体而患上厌食症的患者是一样的,她

    们都被同样的文化价值观所影响——那就是:不瘦,毋宁死!

    当朱朱内心的这种想法被“激活”后,就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

    收拾。有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梦:她梦到了她指导的厌

    食症治疗小组,但她不是治疗师,而是其中的一个患者!思思,小组

    里最瘦的一个,正在嘲笑她,因为她的大腿太肥了!朱朱冷汗淋漓地

    醒了过来。

    第二天,当她看到思思在小组里面的时候,她感到自己块头太

    大,尽管她知道自己只有100斤左右。朱朱不敢对别人尤其是她的患者

    吐露半点儿“心声”,因为一直以来都在她开导自己的病人:“外表

    并不重要,真正的自信来自你的内心。”如果她的病人发现她也

    是“唯貌是图”会怎么样?她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虚伪的人!

    随着接触的病人增多,朱朱越来越无法面对对方的倾诉,因为对

    方的诉求实际上也是她的诉求——越瘦越好!更无法假装充满正能量

    地指导对方的人生,她甚至连提都不想提跟形体有关的内容。——确

    实是这个样子的:人们越是在意的东西越会避而不谈,怕的就是“伤

    口”暴露出来被撒上盐。作为一个治疗饮食障碍的心理医生,却开始回避跟形体有关的问

    题,后果会是什么?那就是她再也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朱朱选择离开

    她的工作岗位,回家休养。

    “同归于尽”

    上面两个例子中的心理医生,一个陷入了情绪困境,一个影响了

    职业生涯,但他们都没下面这位心理医生的例子极端——把命都搭上

    了!

    一位拥有15年私人从业经历的心理学家,在凌晨两点半被一位患

    者的室友打来的电话吵醒。这位患者的室友参加晚会很晚才回家,发

    现患者死了,是在客厅的壁柜里上吊死的。在书桌上,发现了患者手

    写的两页纸的自杀遗言。上面写道,他再也无法忍受“无穷无尽的抑

    郁”了!家人和朋友的努力,药物治疗,尤其是“徒劳无功的心理治

    疗”,都没什么用!

    这个令人心烦意乱的电话只是开始,对这位临床心理医生来说,那是一个经久不息的、真实发生的噩梦,他不得不经年累月地承受职

    业的和内心的极大痛苦。患者的父母把自杀遗言中“徒劳无功的心理

    治疗”抓住不放,认为就是它导致了儿子的死。他们以玩忽职守罪起

    诉了这位心理医生,控告他由于没有做出诊断和采取措施而构成过失

    杀人罪!

    这位心理医生因为患者的死亡一蹶不振,感到羞耻和愧疚。尽管

    他曾经做了大量努力,来帮助那位患有严重抑郁并且长期想要自杀的

    患者,包括:在家接听无数次危机处理电话,多次安排住院治疗,专

    业咨询,还尝试了三种不同的药物治疗。这位心理医生就此陷入了抑

    郁之中,把责任归咎于自己。

    在自杀事件发生后的两年里,这位心理医生忍受着诉讼的折磨,并且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同事和朋友们也在为自杀事件谴责他。终于,在一个下雨的夜晚,他独自一人在家中饮弹自尽。

    跟这位心理医生一样,很多与自杀当事人相关的人也会在一段时

    间之后选择自杀。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2008年,韩国著名女星崔

    真实的好友安在焕疑因庞大债务压力自杀,当时有网友谣传是崔真实追债逼死好友,她不堪流言,在家中浴室以绷带上吊,留下年幼儿

    女。两年后,也就是2010年,崔真实的歌手胞弟崔真英疑因忧郁症也

    在家中自缢轻生。紧接着,2013年,崔真实的前夫赵成珉也以同样方

    法自缢,走上绝路。除了安在焕,曾经一家亲的三人(崔,崔弟,崔

    前夫)都在39岁辞世,令人唏嘘。

    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这得从很久以前说起——

    长久以来,自然死亡和意外死亡被看作是“上天的旨意”,相

    反,杀人和自杀被看作是不可饶恕的罪恶,因为在这种死亡方式中,有人故意侵扰了“上天的杰作”!

    就拿古时候的英格兰来说,对于自杀身亡者,要在法庭上对其进

    行死后审判,确定他是因为患有精神病而无辜的自杀者,还是蓄意谋

    害自己的罪犯。如果是后者,自杀者就有罪,他的财产要没收充公交

    给国王,尸体还要被玷辱和鞭挞,不能接受宗教葬礼,而是弃置荒

    野。其家人也要被剥夺财产,遭受惩罚,并被社会排斥。

    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惩罚自杀者的习俗已经不存在

    了。但是整个社会,特别是法律体系要求:总得有人为此负责!那么

    在自杀事件中,只要存在,被选中的替罪羊就大多是心理医生:他们

    负责治疗病患而且防止自杀,却失败了。心理医生在这种情况下会被

    推至风口浪尖,不仅要面对外界的千夫所指,更重要的是自己压在心

    口的大石:良心的谴责!

    心理治疗的危险不仅在于心理医生本人承受的职业风险,还有一

    种情况,是针对患者的——遇上“不靠谱”的心理医生,病人也将坠

    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病人面临的危险

    下面是一位叫琳的女孩儿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那位“危险”的

    心理医生是怎样一点一点蚕食着她本来可以治愈的心灵,致其走上不

    归路的。琳一直无法将她叔叔在她6岁那年开始对她做的事抛到脑后,她还

    可以回忆起之后几年中类似的场景,各种细节鲜明的抚弄、猥亵,甚

    至虐待的行为。现在时间过去了20年,她还能回忆起那把沾满鱼血的

    刀锋顶在她肚皮上的感觉,还能清晰地记起她的凉鞋的颜色,感觉得

    到脚底的水泡,头顶上太阳的灼烧和牙缝里的沙子。这一切仿佛就在

    昨天!她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那条死鱼的样子,想象着她的眼睛和无

    神的鱼眼一样,在旁边看着她叔叔一上一下起伏的身体,以及那巨大

    身体下面压着的小小身体。这些琳都是记得的,而且犹如不速之客,经常不请自来。

    在最后一次强奸过了13年之后,她终于拿起电话,向本地的一家

    心理诊所求助。此时的琳已经严重肥胖,多年来,她受到暴食症的困

    扰,暴饮暴食垃圾食品,然后滥用利尿剂、泻药、催吐剂来清洗自己

    的身体。每一次暴饮之后又人工排出,她的自责感和挫败感也一次次

    地加强,她感到非常气馁、惶恐,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感到愤怒。

    她渴望变得“正常”。

    心理医生平静地听完琳关于她暴食症的讲述,沉默了一会儿,问

    道:“琳,你告诉我,你有没有被性侵的经历?”

    “有。”琳回答,同时对心理医生的洞察力感到惊讶,“太神

    了。”随后,她简单地描述了她被叔叔强奸的经历。

    “就他一个人吗?”

    “他一个就足够了。”琳干笑道。

    从那个星期起,琳开始接受治疗。从一开始,她的心理医生就发

    誓,不彻底揭露那些虐待行为誓不罢休!他要求琳把强奸的一切细节

    都讲出来,甚至详细到她叔叔阴茎的大小和形状。琳不得不一遍遍重

    温那一幕幕场景,十分痛苦。在第二、第三次治疗后,心理医生突然

    把矛头指向了琳的父母。

    “你被强奸的时候,你的父母在哪里?”他问道,“难道他们不

    知道你叔叔在虐待你吗?”

    “我从来没跟他们讲过,”琳说,“我今年才说出来的。”“你确定?我就纳闷了哈,你想想,你跟你叔叔单独出门多少次

    了?20次?30次?你觉得你父母看到你单独和叔叔开车出门,是怎么

    想的?”

    琳开始和心理医生争吵起来。“他们不知道!”她说,“因为我

    从来没跟他们说过,我觉得难以启齿。我的父母很穷,他们两个人每

    天都得工作12个小时,家里还有4个孩子要照顾。而我作为长姐,他们

    只能假设我能照顾好自己,照顾不了的时候也会告诉他们!”

    “你别激动嘛,我只是需要你仔细思考一下。”心理医生开始用

    一种抚慰的语气说道,“你要试着想象一下嘛,你那时是个小女孩

    儿,才6岁对吧,一个人和叔叔出门几个小时,回来以后满身大汗,脏

    乎乎的,没准儿还吓得要死的样子。你肯定会哭出来,闹脾气,并紧

    抓住你的妈妈不放。你真的认为他们没有察觉?想想看,努力回忆一

    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琳听完后在迟疑。心理医生见状,马上说道:“这样吧,亲爱

    的,我给你出几招!你回去后每天写日记,深层次挖掘自己的记忆,再好好练习我教给你的自我催眠,这样就能更好地想起以前的事

    了!”

    几个星期的密集治疗和所谓的“寻魂”练习以后,琳停止了抵

    抗,她说:“也许你是对的,他们可能的确知道。”(实际上,琳的

    父母当时并不知道强奸的事,确实是多年以后才从琳的口中得知。)

    她的心理医生又开始转移角度:“如果你的父母知道,那他们为

    什么还能允许这种事继续呢?”琳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这给了心

    理医生一个可以操作的机会,他说道:“好的,我们已经知道他们知

    道了,但是他们又没有阻止。你想想会不会有一种可能,他们其中的

    谁,甚至两个人,对你也同样进行过虐待?”

    琳又一次开始申辩,说了父母诸多不可能这样做的原因。她试图

    将话题拉到饮食问题上:“我仍然无法阻止自己暴饮暴食和之后的呕

    吐。”心理医生这时却为她做了个总结:“你的暴食症就是过去隐藏

    的记忆搞的鬼!听我的,当你把以前的事情都想起来了以后,你就什

    么问题都没有了。”“我的父母从来没有碰过我!”琳喊道。

    心理医生马上接道:“亲爱的,别再自欺欺人了好吗?你就是嘴

    硬!这样吧,你回去继续想,使劲想,深入地想,忘我投入地想……

    把思绪写下来,把梦记录下来,想象也行。只要你能记起来,一定会

    感觉好起来!”

    这中间的过程省略不表,最后的结果是心理医生胜利了,他成功

    引导琳“制造”出了一份鲜活的记忆:

    首先是,她回忆起了房间中曾出现过一个男子。

    心理医生问道:“你能认出那个男人是谁吗?”

    “我觉得好像是我的父亲。”

    “他在做什么?”

    “他站在屋子的角落里,我看得到他的头。”

    “他是否在动,有什么手势吗?”

    “没有,他就站在那儿不动。”

    “怎么可能站着不动呢?再想想。那你在哪儿呢?”

    “我躺在床上。”

    “很好。想象一下,如果你父亲朝你走来,朝着床边走来,大声

    告诉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琳开始哭泣。在她的脑中,这些“记忆”被还原。

    “他在我上面。”

    “很好。继续想,别控制!他做了什么?”“他在分开我的腿。他站在我上面。他在我上面……”琳开始无

    法控制地抽泣。

    几天后,琳又回忆起一个片段:她坐在浴盆里,她的妈妈在给她

    洗头。但是,母亲的另一只手在有意识地沿着她的胸脯向下摩擦。很

    快,她就发现母亲在来回抚摸她的乳房,然后母亲的手继续向下摸,一上一下,有意识地寻找,最后停留在她的私处。

    “干得漂亮,亲爱的!”心理医生兴奋了,“你可算是都想起来

    了呀!”

    但是对琳来说,她的世界垮塌了:她一直坚信她的爸爸妈妈是爱

    她和保护着她的,而这两段“记忆”的出现,则意味着她的一生都建

    立在幻想和否认之上,她怎么能愚弄自己这么多年呢?

    接下来的一年里,琳5次试图自杀。她每天都被那些残忍的闪回镜

    头骚扰着,感觉自己已经面临崩溃。每一个新挖掘出的回忆,都在将

    她残余的理智蚕食。她断绝了所有家庭联系,也没有任何朋友,而她

    的心理医生则不断改变对她的诊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被诊断

    有:

    分裂性情绪失调

    两极性躁郁症

    重度抑郁症

    神经过敏性抑郁症

    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临床抑郁

    分离性心理障碍

    心境恶劣障碍

    边界性人格障碍最后,琳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那里,人们用头撞着墙,当众手

    淫,在冰冷的地上大小便……

    琳是她的心理医生错误治疗下的不幸的牺牲品!

    最后一个案例,尽管出现的情况很少,但我觉得如果这一篇中没

    有一个这样的案例就是不完整的!

    有个28岁的女人,就诊于一位国内知名的心理医生已经6年了。在

    过去的几年里,心理医生通常在办公室外会见她,与她发生性关系,而且他们的性关系显然具有施虐和受虐的特征。例如,他会把她绑起

    来,打她,强迫她口交。在这段时间里,她会继续去他的办公室见

    他,而且还要为定期的精神分析支付费用。

    这个患者过去是一个聪明、健康的年轻女人,她因为有一些神经

    衰弱而进入治疗,但她既不是精神病患者,而且性格中也没有混乱和

    变态的地方。除了在这个关系中,她也没有过其他的施虐与受虐的经

    历,并且在事业上相当成功。

    那么现在,一个重要的问题来了:为什么如此聪明、成功又比较

    健康的患者会屈从于这样一种猖狂的性虐待呢?

    很明显,她是遇上了“变态会武术,谁也拦不住”的情况:这位

    心理医生在最好的学校受过教育,在最权威的心理机构中受过培训,同时也是以最恶毒的方式来发泄他的逆向移情——施虐与受虐的性

    爱!这位心理医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恐怖的逆向移情,事情还得从他

    小时候说起:

    当他小时候还没有能力应对的时候,他的母亲就试图让他接受使

    用便盆自己大小便。一旦他反抗,母亲就会粗鲁地抓住他,让他在马

    桶上坐几个小时,直到他想排便。如果她要出去,她就会把他绑在便

    盆上。这时他会哭,但无济于事。事实上,当他那样做的时候,他的

    母亲就会嘲笑他。为了报复,他开始故意排泄弄脏自己的裤子。在他

    具有恋母情结的时期,他不断地弄脏裤子,而他的母亲则反过来开始

    给他残酷地灌肠。每当她在他的裤子中发现一个粪块,她就脱下他的

    衣服,把他扔到床上,然后用灌肠器械“强奸”他。由于这些童年时期的受辱事件,这个心理医生的体内孕育着残酷的种子,现在他的残

    酷萌芽了,并破土而出转向他的患者!

    在他的错误治疗和诱导下,这位女性患者退化到了非常低的自我

    层面上——她将自己的想法与意愿都抛诸脑后,别人的想法就是她的

    想法。此时,她的自我界限已经很放松了,说白了就是“将底线无限

    地拉低”,把本来非常不合理的事情当成合理的了,非常容易受到另

    一个人的侵犯。她已经陷入了一种催眠后的恍惚状态。

    “为什么说心理治疗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这时,想必你已

    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或许有人还会争辩:“哎呀作者你看看,摩天大

    楼窗户清洁工、鳄鱼训练师、矿工什么的才是最危险的职业,因为它

    们会让人分分钟丧命!”我想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死算什么,头掉

    了碗大的疤!而失败的心理治疗却会让你生不如死!

    至此,关于心理治疗的内容就全部说完了。心理治疗之路就如同

    人生之路,是一条泥泞弯曲之路,但同时它却又更神秘、惊险和刺

    激!第二篇 “最强大脑”是怎样炼成的

    E先生是一位“运动失认症”患者。患上这种病的人可以看见物

    体,但是不能看见物体是否运动,即使能看见运动,也看不见运动的

    方向和快慢。对E先生来说,最诡异的事莫过于穿行在人流中,身边的

    人看起来是“突然出现在这里或那里,却看不到他们是怎么移动

    的”,每个人对他来说都是“瞬移大师”!

    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他过不了马路:“当我一开始看见一辆

    车的时候,它还在远处。但是当我想穿过马路的时候,这辆车突然就

    出现在我边上了!”倒咖啡对他来说也是件难事,流动的液体看起来

    就像凝固了一样,因此他会不停地往杯子里倒咖啡。

    有人说过,我们的大脑就相当于变形金刚身上的能量块,或者钢

    铁侠身上的动力源,几乎承载了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它每天要处理

    亿万条数据和信息,做出无数个反应和决策,支配我们的一举一动,甚至连睡觉时也在不停地忙碌工作着(做梦也离不开它)。即使这

    样,大脑的功能也只被开发了10%左右!

    虽然,这种仅仅使用了大脑的10%的说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但由

    此可见大脑背后的高深莫测、深不见底、一望无际、一马平川……总

    之,大脑想要跟人表达的意思就是:“俺可是很复杂很复杂的!”

    那么,拥有复杂大脑的我们,能不能揭开复杂大脑本身的真相

    呢?它是否就像传说中那么强大和神奇?

    要想了解大脑,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找来一个,然后切开它!上面这幅图就是大脑经过横切、竖切、平切,总之就是各种切之

    后的样子(真的跟核桃仁很像),大家可以看到分布在它上面的“层

    层沟壑”和一些分区。在生物学上这些部位都有各自的名字:后脑、中脑、前脑和枕叶、顶叶、额叶等。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其实无论怎么切,你都会发现人的大脑总的

    来说可以划分成四部分:

    意识区:这是大脑最高级别的部分,也位于大脑的顶端,或者说

    是最前端,即大脑皮层。这块“地界”负责什么呢?它主要负责获取

    人的意识,做出重大决策等。意识与潜意识的交汇区:这里主要由杏仁核和海马组成。我们都

    知道杏仁核负责人的情绪,而海马则责记忆,所以这个交汇区主要控

    制着人的情绪和记忆。

    潜意识(高级):这个区域主要由中脑、下丘脑和小脑组成,分

    别控制着人的基本感觉、体内平衡和生物节律等。

    潜意识(低级):这就是人类大脑最低级的部分了,主要负责人

    的呼吸节奏、体温调节等,就位于大脑的最底部和后部,即脑干。

    为什么会这么划分,还得从人类起源说起。自人类诞生,人的大

    脑就在不停地进化着,但是进化的方式不是“推翻旧有的制度,建立

    新的制度”,而是每进化一步,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

    大脑就好比一个甜筒冰激凌,在进化过程中,更高级功能的添加

    就像甜筒顶部又加了一勺冰激凌,而下面的冰激凌被覆盖在原处,基

    本没变。也因为是这种方式,我们人类第一勺冰激凌的地方——脑

    干、小脑和中脑,与青蛙的大脑结构并没有太大区别。同样的,我们

    第二勺冰激凌的地方——下丘脑和丘脑等系统,跟同样有着两勺冰激

    凌的大鼠也没有太大区别。最后,关键的地方来了,人类之所以能傲

    视其他生物,独领风骚,就在于我们有着很多生物都没有的第三勺冰

    激凌——发达的大脑皮层。

    人类大脑的这种进化方式,说明了它不是终极且万能的计算机,也不是造物主在白纸上即兴完成的创作,大脑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大

    厦,积淀着无数年的进化历史。它既拥有顶尖的技术,又残留着老旧

    的设备,这就导致大脑既有“高大上”的一面,也有“矮胖挫”的一

    面……接下来我会为你一一呈现。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等一下,作者,我买的是一本讲心

    理学的书吧?大脑跟心理学有一毛钱关系?”

    的确,在很多人眼里心理学就是“心里”的事,离脑袋还远着

    呢。但我要说的是:讲大脑的这一篇可能是我们最“心理学”的一篇

    了!为啥这么说?看过我前两本书的人也许会记得我提过的一句“至

    理名言”:心理是大脑机能的反应!如果觉得这句话不好理解,那我说得再形象一点儿:心理不是一

    个“东西”,它触不到又摸不着,硬要打个比方的话,我们可以把它

    比作火,那么大脑就是打火机!现在明白了吧,心理不是“心里”的

    事,也不是大脑本身,它是发生在大脑中的活动!

    研究清楚了大脑也就搞明白了心理学,反之亦然,所以接下来我

    们就需要借助一个个心理的“火花”,来探明大脑这个“打火机”的

    真相!Part1 “前世今生”——记忆的火花

    试想一下,当你丧失长时记忆,会是什么样子?你虽然能记住刚

    发生的事情,但对更早的一些事情完全没有印象,就像你刚刚从沉睡

    中醒过来一样。这时,你可能会在一张纸上写下你的感受:“前尘往

    事成云烟,消失在我的面前!”

    可是,过了一会儿,你又会忘了这一切,直到你又觉得好似刚刚

    睡了一大觉(为什么是“又”呢),以前的事都记不得了。这会儿你

    看见了你在纸上写下的字,但你却根本不记得写字这事儿。多么令人

    奇怪啊:以前就“消散”过?你肯定认为这是别人的恶作剧,或者是

    自己在意识不清醒的时候写的!你生气地擦掉上面的内容,重新写

    道:“现在,前尘往事才成云烟,消失在我的面前!”

    过了一会儿,你又会擦掉原来写下的内容,重新写下相同的内

    容。最终,你被人发现在一张纸上不断地做同一个行为:写上,再擦

    掉,写上,再擦掉……

    你觉得这种事只会出现在诸如《初恋50次》之类的电影中吗?其

    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例子,比如有位患者为了治疗自己的癫痫

    病,跟医生合议后切除了自己的海马,而后就出现了灾难性的后

    果……

    至于这个后果有多严重,我们暂且不说,先来跟大家说说什么是

    长时记忆。

    “记忆家族”

    想要说清楚长时记忆,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两个兄弟:瞬时记

    忆和短时记忆。

    它们三个的关系如下图:瞬时记忆非常短暂,它存储事物的时间仅仅为0.25~2秒,可以说

    就是一瞬间的事。如此短暂的瞬时记忆能帮上我们什么忙呢?其实在

    生活中它的用处还真不小,比如看电影!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屏幕

    上呈现的其实是一幅幅静止的图像。因为瞬时记忆的存在,每幅图像

    总在我们脑中停留刹那,所以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图像看成是在运动

    的,而不是一张一张地变换。

    瞬时记忆中有用的部分会被选中,进入短时记忆,而短时记忆中

    有用的部分则会进入长时记忆,同时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也会为短时记

    忆提供线索,比如说“这东西看起来很熟悉”,或者“这人有点儿眼

    熟”,表达的就是这种线索。这也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要画上

    双向箭头的原因。

    短时记忆消退得也很快,顶多坚持个5秒-2分钟。例如,你看完

    一串字符DZLAUV就被某件事打扰,回过头来让你说出这串字符,你回

    忆起来就很费劲。但是长时记忆中,哪怕尘封多年的往事,只要勾起

    你的回忆,就会立刻浮现在你的脑海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存储量也不同。你听到一串数字或字符,例如46547431023135……你能记住的数量可能不会超过7个,而长时记

    忆的存储量却大得无法估计。

    短时记忆中的内容一旦忘记,便永远消失。而长时记忆中的内

    容,有些事你可能觉得已经忘记,可是一旦有合适的线索提示,你又

    会想起。例如让你说出你的中学班主任老师的名字,可能你会有几个

    人的名字回忆不起来,但给你一些提示后,比如照片,或者名字中的

    某个字,你可能就想起来了。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鱼只有7秒钟的记忆。但这种说法很可

    能是错误的,在此不做深究,画只供大家一笑而已。)

    以往对“记忆家族”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但是今天我在这里要

    增添两位新的成员: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它们两个跟“瞬、短、长”记忆三兄弟没有什么“血缘关系”,说白了,只是划分的角度不

    同,“瞬、短、长”记忆三兄弟是按记忆的时间长短来划分的,而内

    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则是按有意识和无意识来划分的:

    外显记忆——意识

    内隐记忆——潜意识

    外显记忆比较好理解,就是对事物有意识的记忆,比如当你回忆

    最近看的一本书是什么,或者昨天晚上吃了什么,用到的就是外显记

    忆。

    而内隐记忆则是发生在你潜意识中的,连你自己也意识不到的记

    忆。

    举个例子来说:

    有一个实验,让三位长相差不多的医务工作者对同一个健忘症病

    人服务,其中第一个人很和蔼,第二个人保持中立,第三个人则凶神

    恶煞。

    5天之后,让病人对这三位医务人员的照片进行辨认,询问这个病

    人,如果可能的话他更愿意选择哪位做他的朋友。病人完全不记得这几个人是谁,是否跟他打过交道,但选择了对他态度和蔼的那个!而

    问他最不喜欢哪个人时,他选了第三个人,也就是对他凶神恶煞的那

    个,尽管这是一位长相甜美且面带微笑的女性。病人也无法解释不喜

    欢她的原因。

    显然,他在潜意识里是记恨住她了!

    再举一个例子:

    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俄罗斯方块”。在游戏中,各种几何图形从

    顶端往下落,我们要通过移动和旋转,让它最终落在合适的位置上。

    一般人玩上几个回合就能清楚游戏的玩法,技巧也能得到提高。而健

    忘症患者玩上几个小时后,却仍然不知道该怎么玩,甚至不记得玩游

    戏的经历。尽管这样,他们的技巧还是有了一点点进步,而且,他们

    会在入睡前“看”到一堆往下降并旋转的小图像(就是俄罗斯方块里

    的图形)。他们很困惑,也很好奇,想知道那些图像到底是什么。

    记忆,你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现在我们回到上面提到的那位癫痫病患者的故事。

    我们可以把他称为H,时间是1953年。话说H的癫痫病真的很严

    重,每天发作10小次,每周发作一大次,吃什么药都无济于事。最后

    他和他的外科医生不得不放出一“大招”:切掉他的海马。因为当时

    的研究表明,癫痫的发病可能与海马的病变有关。但是那会儿人们对

    海马的认识仅限于此,没人知道手术后将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现

    在已经知道,海马对信息的存储和记忆提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手术成功减轻了H的癫痫病情,一年内大的发作不会超过两

    次,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H宁愿回到以前的癫痫生活状态!

    为啥这么说?来看看H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H丢失了手术前2-4年的所有记忆。这就是所谓的“逆行性

    遗忘”,对大脑损伤之前发生的事件丧失记忆。但对于更早发生的事

    情,他却能够准确、详细地回忆,例如病人可以记起他儿童时期和少

    年时期的居住地,却不记得三年前的居住地在哪儿。其次,更糟糕的是,手术之后H记不住新发生的事情了!这就

    是“顺行性遗忘”。假设你星期一去探望他,星期二他就不记得你

    了。他每天读同一本书,这本书对他而言永远是本新书。

    这就是典型的健忘症的症状——“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因为

    什么都没记住!

    从“记忆家族”的角度来说,这肯定是其中某个“兄弟”出了状

    况,会是谁呢?

    给H一个数字584,过一会儿,再问H是否记得这个数字。H全神贯

    注地思考了15分钟后,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还解释道:“很简单,我

    刚刚记住了8,你知道5+8+4=17。我记住了8,然后17-8=9,9÷2之后可

    以得到5和4,那就是584。”这是H关于584的记忆联想。但是不到半天

    的时间,你再问他答案的时候,H已经完全忘记了刚才的数字,以及相

    关的记忆联想。

    这说明H的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没什么问题,而储存事实和事件的

    永久记忆能力已经荡然无存了!

    H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同一本杂志,有时候他也会跟别人讲一

    些他的童年回忆,但是10多分钟之后又会跟同一个人再次讲述同样的

    故事。1980年,他来到疗养院生活,4年后他却不记得当时的居住地和

    他的护理人员。虽然他每天看电视新闻,但是从1953年之后,他只能

    回忆起这些年来的一些零碎片段。这些年来,人们在日常用语中出现

    了许多新词汇,类似像我们的“不明觉厉”,但是H却不认识这些词,并认为它们是毫无意义的废话。手术后的几年里,无论何时问他的年

    龄和年代,他总是回答27岁和1953年。显然,对他来说,时间已经永

    远停留在了那场手术时!所以年老后,他每次照镜子都会很震惊,因

    为他印象中的自己是半个世纪前的模样!

    而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角度来说,对于H,也对所有的健忘症

    患者来说,内隐记忆都要好于外显记忆,通过上面医务人员的例子我

    们就能看得出来。

    记忆是个“大忽悠”!以上是人的大脑在遭受损伤后记忆出现的问题,那么如果大脑运

    转正常,记忆就一点儿问题都不出吗?

    我们老话说得好,叫“无风不起浪”,或者“苍蝇不叮无缝的

    蛋”,就是说一些事情发生了,总会有它背后的原因,不可能是毫无

    缘由的。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来看下面的案例:

    爱整蛊的记忆

    这个案例的主人公为S。

    14岁的时候,S身边发生了一件事:他的妈妈淹死在游泳池里。

    30年后,在舅舅90岁的生日聚会上,S得知了一个“事实”:当时

    是S在游泳池里发现母亲的尸体的!最开始S非常震惊:“不,不可

    能,是姨妈发现的。我当时在睡觉呢,我没有记忆。”

    随后,记忆慢慢回来,就像烧柴火冒出的零星火点一样,徐缓

    地、难以预料地开始燎原!他逐渐看到自己,一个瘦瘦的、黑头发的

    男孩儿,盯着蓝白闪烁的池水。他的母亲穿着睡衣,面朝下漂在水面

    上。“妈妈——妈妈——”他反复叫道,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变成尖

    叫。然后是警车到来,警灯闪烁,担架,白色的布覆盖在尸体上……

    这就是S对发现母亲尸体场景的回忆。

    这一切看上去很合乎逻辑。S心想:“怪不得母亲的死总是在困扰

    着我。这些记忆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我先前无法触碰到而已,现在,有了这些新的信息,一切都完整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平

    时强迫自己做个工作狂,生活得如此没有安全感,同时又很渴望无私

    的爱。”

    那个生日聚会以后的日子里,S的记忆不断扩张和膨胀,愈演愈

    烈,又补充了好多当时的细节。直到有一天早上S的哥哥给他打来一个

    电话,说舅舅年龄大了,给搞错了。从资料来看,其实发现尸体的还

    是S的姨妈,S当时并不在场……接完电话,得知自己的那段记忆不过是虚构,S愣在那里,真的好

    似晴天霹雳,先前还膨胀着的记忆气球一下子就缩了回去。毕竟,具

    体形象的东西比含糊无形的东西更让人安稳,至少他能知道自己的回

    忆的开头、中间、结尾是怎么样的,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

    样,而不是一些飘渺的烟雾。没有这些细节,他心里剩下的只有空洞

    和无尽的忧伤……这不是坑爹嘛!

    为什么S会凭空生出了一段回忆,还被它糊弄得不轻?这得从记忆

    是如何运作的说起了。

    在许多人眼里,人的记忆是个大图书馆,储存着海量的信息,你

    想调取哪份都可以,并且还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说白了,就是认为

    记忆会完整和准确地记录我们经历的任何事情。

    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说短时记忆勉强能谈得上“精准”,那么在你回忆的时候

    (长时记忆),真实的情况是,你读取的只是记忆的碎片,就像拼图

    的碎片一样。然后,你会利用这些碎片重建过去的事件(想法、情

    感、图像),在重建的过程中你会用你认为“合理”的方式填补碎片

    之间的空白,而不是以事件真实发生的情况来填补,所以这里面会涉

    及你的梦、愿望和欲望。大多数情况下,重建工作完成得天衣无缝,以至于自己也无法分清记忆中到底有哪些内容是重建的。除此之外,S为什么会被记忆欺骗还与我们人类的“多愁善感”有

    关。为什么说是“多愁善感”呢?因为我们总喜欢做“诗人”。同样

    一件事情,本来可以是“陈述性”的记录,偏要整成“故事性”的。

    差别在哪儿呢?来看下面的例子:

    这是一名退伍老兵对战场经历的陈述性和故事性的记录。

    陈述性:我曾经是一名士兵。当时有许多尸体,真实的尸体,真

    实的面孔。我当时还年轻,所以不敢看。现在,我所承担的责任和我

    所经受的悲伤都是没有面孔的。

    故事性:他是一个无生气的、纤细的、近乎娇小的年轻人,大概

    20岁出头。他躺在一条红砖小道中央,离村边不远。他的下颚陷进了

    他的喉咙。他的一只眼闭着,另一只眼是一个星形的黑洞……是我杀

    死了他。陈述性的记录就是白纸黑字,简单明了,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

    事等等;而故事性的记录则相反,它是上过色的,相当于把活色生香

    的气息注入死静的、无生命的过去的躯壳里,相当于将死人唤醒,重

    新注入他们的灵魂。通过故事性的记录,我们可以重新想象原先的自

    我,重新感受过去的体验,重新设想一个不同的结尾,甚至可以将死

    变成活!

    但是这里就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我们把血肉重新附着到骨头

    上的时候,我们也将冒着被自己编的故事俘虏的危险。正是因为故事

    性记录比叙述性记录鲜活、详细得多,我们更容易把故事性的记录当

    作绝对真相来对待了。

    这里我们可以再体会一下S的回忆。

    “我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只有14岁,我和母亲、姨妈去

    看我的舅舅。一个晴朗的早晨,我醒过来,得知我的妈妈淹死在游泳

    池里。”

    这是陈述性记录,而故事性记录是另一个样子:

    “在我的脑海里,我多次返回那个场景,每一次内容都有所增

    加。我能看到清风吹过的松树,闻到树叶散发出的松油的味道,嘴里

    还能品尝到舅舅做的鲜榨冰茶。但是母亲的死亡本身总是很模糊的。

    我看不见她的尸体,也无法想象出她死的样子。我最后一个关于母亲

    的记忆,是她踮着脚尖从我背后摸过来,突然抱住我,小声说:‘我

    爱你!’”

    如果说S的例子仅仅是小打小闹,那么接下来这个例子则可以称得

    上是荒诞至极,具有毁灭性!

    噩梦成“真”

    这个例子的主人公叫M。

    M曾经是所有父母梦寐以求的孩子。她的母亲回忆:“她是一个长

    相甜美、性格开朗、与人为善、最聪明和最快乐的孩子。”高中阶

    段,M是垒球队的队员,同时还是篮球队和排球队的队长。毕业后,M在一家精神健康中心工作,同时开始准备她的药学本

    科。可是,在她21岁的时候,她遭到了强暴。袭击过后的几个月内,她的成绩一路下滑。之后,她转到一所离家近的学校,父母给她买了

    车,以方便她周末回家。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在1988年的夏天,M

    又一次成为性侵犯的受害者。

    心理治疗帮助她应付了痛苦和愤怒,但是反复袭来的噩梦让她不

    得安宁。在这些梦境里,她的母亲长了一个阴茎,并对她进行了猥

    亵,她的哥哥强奸了她,她的父亲也用一个小十字架对她进行猥亵。

    日复一日,这些梦总困扰着她,于是在1990年6月的一个早晨,她突

    然“醒悟”过来,找到了梦境的“根源”:

    原来,在她还是孩童的时候,她的父母便曾经对她进行过性侵

    害,为了自我保护,她将这些记忆埋藏了起来。M马上给她的姐姐和嫂

    子打电话,警告她们不要让孩子接近祖父母——M的爸爸跟妈妈。

    犹如清水中的一滴墨,恐惧蔓延开来,M、M的姐姐、M的嫂子,这

    三个人都开始研读一本关于性侵的书,叫《治愈的勇气》,书里

    说:“你不是唯一一个不记得过去受过虐待的女人。……很多女人没

    有记忆,甚至不会形成记忆,但不代表她们没有被虐待过。”

    跟书中列举的症状一一比对后,她们更证实了自己的猜疑!为了

    彻底消除疑虑,她们开始盘问孩子,然后带他们看医生。

    但是医生认为孩子们传达出来的信息“非常重复混乱,有母亲施

    加压力的迹象”,于是M她们就换了一个医生……结果新的医生给出了

    跟上一个医生一样的结论。于是M她们又换了一个医生……直到遇到能

    给出她们“靠谱”结论的医生。

    随后她们就拿着这个“靠谱”的结论作为证据,起诉了M的父母!

    在法庭上,其中一个孩子向陪审团作证说:“我的祖父母曾经要

    求我触摸他们的生殖器,并将他们‘整个手’伸进我的身体里,甚至

    把‘他们的头’都塞进我的身体里。还有我的祖父母曾经通过按键操

    作过一个像整个屋子一样大的机器,这个机器有‘手’,这

    只‘手’还打过我!”另一个孩子也作证说:“我的祖父母将他们的手指伸到我的身体

    里,还将我放到一个巨大的笼子里,然后锁在地下室。他们强迫我喝

    一种绿色的药水,我就会全身变绿。他们威胁我,如果告诉别人,就

    会用刀捅死我的妈妈!”

    而M自己的证词就更荒谬离奇了。

    但是这些指控没有一个能被证据证实:警方找不到屋子一样大的

    带手的机器,找不到所谓的地下室和绿色的药水,检验结果更证明孩

    子们的处女膜完好无损!

    虽然最后M的父母被无罪释放,但是从起诉到审判,已经过去了两

    年时间。而孩子们彻底崩溃了,分不清哪些记忆是真,哪些记忆是

    假,甚至有个孩子也开始做M做过的噩梦。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一个女人做了噩梦,然后冒出来一堆莫须有的

    记忆!

    以上例子说明,不管你大脑遭受了创伤,还是正常的,记忆都

    是“不靠谱”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将事

    实和虚构交织编纂的过程。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的记忆以及我们的生活呢?正如弗洛伊

    德说的:“关键不是真正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去回忆!”这一

    步,决定了你是迈向天堂还是地狱。Part2 看你看的世界——视觉的火花

    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有一门课程叫光学,其中会有几节课讲到透

    镜方面的知识。而一到这个时候,我们的男老师就会“难以自持”,开始跟我们聊起相机镜头——他是真的爱这个。当时他说过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还记得,觉得挺有意思:“所有相机的镜头都是在模仿人眼

    的构造,而人眼是世上最‘高精尖’的摄影设备,没有任何仪器能做

    到跟它一样!相机镜头的高级程度,取决于它与人眼的接近程度!”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人类的视觉究竟是怎么回事。

    蚂蚁能看多远?

    有一个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在他毕业的口试中遇到一个问

    题:“蚂蚁能看多远?”

    各位也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不知道你们的答案是什么,反正当时这个博士生脸“刷”的一下

    就白了,没答上来。“老师你们是不是在整我?”但考官们仍是一副

    风轻云淡的表情,好像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这个博士生想啊想,把有

    关昆虫视觉的所有知识都回忆了一遍,也没想出来。考官最后咧嘴笑

    着告诉他:“理论上,一只蚂蚁能看到14960万千米——地球到太阳的

    距离。”这当然是一个玩笑,但是也指出了非常重要的一点:蚂蚁能看多

    远,或者你我能看多远,不是取决于视力有多好,而是取决于光线能

    传播多远!我们能看见东西是因为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而我们的眼

    睛并不能发射出“视线”!

    再深入点说,我们能看到物体,就是因为被物体反射的光线直射

    进了我们的视网膜,被上面的光感受器吸收,光信号被转换成了电信

    号!

    有人会说:“呦,怎么还变成电信号啦?”当然,这种电不是我

    们家里用的交流电,而是细胞中有带正电或者负电的离子,它们移动

    就产生的微小电流。这也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水

    平细胞、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神经节细胞等各路“大神”纷纷出

    动,通过一连串复杂的步骤,对这一信号进行处理,最后得出我们脑

    海中的画面!如果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一台摄像机,你会看到在摄像机的成像面

    板上布满了完全一样的电路单元,就像是某处巨大的新住宅开发区,望不到边的房子全都一模一样。这时再看人眼,你就会发现造物主对

    人类的偏爱,人眼视网膜(成像面板)上的光感受器(电路单元)不

    都是一样的,不均衡地分布着两类不同的光感受器:视杆(负责黑

    夜)和视锥(负责白昼)。对于大多数日常活动(包括阅读)来说,视杆的输出都饱和了,也就是说帮不上太大的忙了,只有视锥才能提

    供可靠的信号。

    除此之外,人类的视网膜上还有一个叫“中央凹”的东西。在中

    央凹的中心,分辨率是最高的,视觉最敏锐,说白了就是这里看东西

    最清楚。视锥感受器也在中央凹附近分布最密集,然后向外逐渐递

    减,距中央凹12°以外就没有视锥了。如下图: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看东西时不断地转动眼球,把中央凹对准环境

    中我们最感兴趣的地方,然后视网膜的神经元能够以最高的分辨率对

    这一区域采样,就像我们拍照时的聚焦一样。

    通常这种刻意的聚焦我们自己是感受不到的,我们觉得看哪里都

    是一样的敏锐和清楚,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逼真的错觉!

    用下面的办法就能帮你将这种错觉“打回原形”,证明你眼角的

    余光并非那么清晰。

    请盯着下一行中间的“●”,不要转动你的眼球,然后试着认出

    尽可能多的字母:

    text siht fo tsom ● dear t’nac uoy

    怎么样?在两边你能读出的字母不会超过三个!现在你终于感觉

    到中央凹的存在了吧。

    铁看到的颜色

    请想象自己是一块铁……

    正当你像平时一样一动不动地坐着时,有一滴水滴在了你身上。

    你对水的知觉会是怎样的?是的,我们知道铁没有大脑,它不会有任

    何知觉,但是,让我们抛开这些事实,想象一下如果铁可以感受到

    水,会发生什么事情?

    从铁的角度来说,水无非就是让自己生锈的东西。而从人类的视

    角来看,水不会让我们生锈,让铁生锈并非水本身真正的属性,只有

    铁才这么认为。

    同样的道理,我们看到小草是绿色的,是因为绿色是光线从小草

    反射出来,与我们大脑的神经元相互作用后形成的一种体验。从铁的

    角度讲,它会认为小草是绿色的吗?

    正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埃!”也许世上本没有“绿色”,只是我们心中有“绿”,就像在铁的

    世界里,水不是我们认识的水,而是让它们生锈的东西一样。用叔本

    华的话来说就是:“颜色是心智的产物,而不是外部世界的产

    物。”所以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你知道的只是你

    看到的世界。如此一来,其实也就没有什么“真实”的世界可言了。

    一不小心就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下面回到正题,我们继续说颜

    色。

    所谓色觉,是一个极端重要的感觉,也是人脑中神经系统的产

    物。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红色”或者“蓝色”的物体。像太阳这

    样的光源,发出的电磁波长范围很广,物体表面对辐射的反射也是连

    续分布的,射入眼睛的亮度也是连续的,不会只被截取其中某一段。

    但我们大家却要把一些物体说成是红色、蓝色、紫罗兰色、紫色、深

    红色等,这是为什么呢?

    就在于一样东西——视锥。大多数哺乳动物有两种视锥感受器,而人、猿则是例外,有三种视锥。每种视锥负责收集不同的光子,然

    后进行比较和计算,最终得出结果,就是我们眼中看到的颜色。所以

    颜色本身与深度、波长不同,它不是一个直接的物理量,而是由人的

    大脑构造出来的!

    不同的物种具有的视锥类型数量也有不同,所以它们面对同一物

    体,也会看到不同的颜色。举例来说,有种虾有11种视锥细胞,它们

    看到的世界必定是十分绚丽多彩的!

    眼见为实?

    有句老话,叫“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日复一日,我们都坚信感官给我们提供的情况是真实的,尤其是

    视觉。这个只要看看日常谈话中关于感官词语的运用就清楚了:

    “我看他像个骗子。”

    (这表示“他的真面目被我揭穿了”。)“我听他像个骗子。”

    (这也许是真的,也许不是,需要进一步关注。)

    “有时闻着他不太对劲。”

    (我怀疑,但很难确切地说为什么,需要进一步关注。)

    为什么法庭上需要“目击证人”来做证词,也说明了这一点。

    绝大多数人都深信自己感知到的东西是最靠谱的,绝不会欺骗自

    己,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图:你能看见“十字路口”的黑点吗?是不是想看不到都做不到呢?

    这就是视觉对你的欺骗!因为“十字路口”的黑点实际上是不存

    在的。

    人们在看一样物体时,为了识别它,视觉会着重突出这个物体的

    边缘。怎么突出呢?就需要将这个物体的边缘变亮,边缘以外的部分变暗。在心理学上,这个过程就被称为“侧抑制”!实际上就是一些

    视觉神经活化后,会抑制相邻的神经元,“我们引人注目就够了,你

    们老实待着吧”!

    而我们之所以会看到图上的黑点,是因为几个黑色小方块相距太

    近,那么它们中间的地带就会同时受到几个边缘的多重抑制,所

    谓“暗上加暗”,最后就变成黑色的小点了。

    再来看下面这幅图:

    你觉得上下哪条线长呢?

    明显会觉得下边那条更长一些!

    这是著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两条线段,其中一

    条的两端被加上向内的斜线,另一条的两端被加上向外的斜线,那么

    前者就显得比后者短得多。而实际上,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还有下面这幅:a和b,哪一个圆更大呢?

    这就是艾宾浩斯错觉。同样大小的两个圆,一个被更大的圆形包

    围,一个被更小的圆形包围,前者看上去却要小于后者。

    以及这两幅:是不是看起来两只眼睛一个高一个低?

    其实,眼睛是排列整齐的,不信的话,就用直尺量一下吧。隧道里的两个怪物,哪个更大?

    其实是一样大的。不信,再拿尺子量一下吧。

    所以说,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我们为什么会被双眼“骗”成这样?这还得从视觉感知的过程说

    起。来看下面这幅图:

    一只蝴蝶从进入我们的视线,到被我们识别出,一共经历了下面

    几个过程——

    刺激:眼睛接收物理刺激——从蝴蝶身上反射出来的光波。

    换能:将光的波长、强度等信息编码成神经信号(一种电信

    号)。

    感觉:神经信号被传送到大脑的感觉皮层,信号在那里被转变为

    颜色、明暗、形状和运动的感觉。

    感知:通过将这些感觉与大脑其他部分的记忆、期望、情感和动

    机等联系起来,最后对这个物体得出一个完整的感知结果!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并不是直接体验这个世界,大脑也从来没

    有直接从外部世界接受过刺激,我们是通过一系列感觉“滤镜”来体

    验的。这中间哪个环节出了岔子,都会影响我们最终对事物的感知。

    再说每个人的“滤镜”系统也不尽相同,所谓“一花一世界”,外部

    世界的真实模样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还是那句话,我们只能看到

    我们看到的。

    在大脑处于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都可以出现这么多的错觉,就更

    别提大脑受伤以后了!来看下面的案例:D女士,在34岁时因煤气中毒几乎死去,最后侥幸捡了条命回来,但因为缺氧,大脑产生了大面积、不可逆的脑损伤。

    D能看得到物体,却不能识别物体,如果想认出物体,就只能靠触

    摸。她分不清举在她面前的铅笔是横着的还是竖着的,也讲不出她看

    到的究竟是一个长方形,还是一个三角形。她不能临摹很简单的图,因为认不出临摹的对象是什么,却可以靠着回忆画出物体的轮廓,比

    如下图这样:

    D虽然无法识别物体,却行走自如,能绕过路上的障碍物,还能接

    住丢给她的球或木棍。换句话说,D的运动视觉没受影响。

    D女士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只因为她患上了一种非常棘手的疾

    病——“物体失认症”!

    物体失认症的患者在感知一样东西的时候,“刺激”和“换

    能”这两步都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第三步“感觉”上!他们无法将神经信号转变成颜色、明暗、形状和运动的感觉。这就导致他们变成

    了“睁眼瞎”——虽然看得见物体,却无法识别物体!

    失认症除了像D女士这样发生在物体上,还会发生在运动、面孔

    上,来看下面的案例:

    E先生是一位“运动失认症”患者。患上这种病的人可以看见物

    体,但是不能看见物体是否运动,即使能看见运动,也看不见运动的

    方向和快慢。对E先生来说,最诡异的事莫过于穿行在人流中,身边的

    人看起来是“突然出现在这里或那里,却看不到他们是怎么移动

    的”,每个人对他来说都是“瞬移大师”!

    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他过不了马路:“当我一开始看见一辆

    车的时候,它还在远处。但是当我想穿过马路的时候,这辆车突然就

    出现在我边上了!”倒咖啡对他来说也是件难事,流动的液体看起来

    就像凝固了一样,因此他会不停地往杯子里倒咖啡。

    而对于“面孔失认症”,《错把妻子当帽子》一书中的皮博士患

    上的就是这种病。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疾病,患者能够识别物体,可

    以阅读,看运动的物体也没问题,唯独不能识别人的面孔!

    皮博士曾当着很多人的面起身寻找他的帽子,他伸出手,抓住他

    妻子的头,想把她的头拿起来戴上。很明显,他把妻子当成了帽子!

    有人曾对他做过实验,拿出一张画有图形的纸问他:

    “这是什么?”

    “当然是立方体了。”

    “好。那这个是什么?”实验者举着另一张图问他。

    “十二面体。我看其他的就不必问了……二十面体也难不倒我

    的。”

    显然,皮博士对抽象图形的区分能力没有任何问题,那辨认面孔

    呢?实验者给他播放了一个电影片段,并关掉了声音,让他对情节做

    评论。

    尽管所有的演员都非常有名,可皮博士一个也没认出来。如果是

    对演员不熟悉,这还说得过去,但无法解释且令人震惊的是,虽然戏

    里感情热烈,情节曲折,皮博士却说不出演员脸上的表情,完全看不

    出所以然来。他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也不晓得谁是谁,甚至连角色的

    性别也认不出来,最后,他对这幕戏的评论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视觉混乱了是如此,如果其他方面的感觉一起“乱”了起来,会

    是什么样呢?

    来看下面的案例:

    一位27岁的瑞典职业音乐家S,她是一位“通感者”,说白了就是

    各种感觉不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是相互间乱窜。具体说来,她无论

    在什么时候,只要听到特定的音调片段,都会感到舌头上有一种味

    道。这样的感觉完全是一一对应的:3个音阶总是产生甜味,7个半音

    阶引起苦味,而6个半音阶则是冰激凌的味道。她对音调的反应会有视

    觉上的颜色感受:C调是红色,F调是紫色的,等等。

    而S也仅仅是多种类型通感者中的一员。其他的人还能够听到气

    味,闻到文字,由时间分类而引起色觉,比如说11月是蓝色而5月是红

    色,周六为粉红色而周三为浅绿色。甚至还能通过某种特定的视觉刺

    激感觉到热!

    关于视觉的内容我们就说到这儿了。Part3 魔鬼的冲动——情绪的火花

    “动脑”伤感情

    B是一个“神人”,他在生活每况愈下的情况下,还保持着浑然不

    觉、镇定自若的态度:

    在工作中,他曾经是一名优秀员工,但后来工作质量直线下滑。

    同事觉得他跟先前判若两人,变得不主动与人沟通,也不理会别人的

    建议,有时候甚至连招呼都不打。而老板则认为:“这人现在怎么变

    得这么一根筋啦?他可以花掉整个下午对一些小文件和无关紧要的信

    息进行分类,沉浸在里面无法自拔,却把真正重要的任务扔在一

    边!”最后,B丢掉了自己的饭碗。

    在生活中,他离婚后又结了婚,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又离了婚。

    显然他也处理不好两性关系。他屡次尝试着创办自己的公司,却每次

    都犯下明显的重大错误,以失败告终。这些耗尽了他所有的钱财,让

    他变得一贫如洗。但是B在智力方面却没有什么问题,相反,他是一个

    很聪明的人,能够处理繁杂的运算和工作任务,每天还了解政治经济

    事件……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B这样的人?如果有,还经常嚷嚷自己

    头疼的话,我建议你赶紧让他去看医生!

    B之所以变得如此“情商顿失”,原因如下:脑扫描显示,一个小

    橘子般大小的肿块正在压迫他眼睛上部的额叶区域……

    B的情况还不算最糟糕的,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图中这个脑袋的主人叫菲尼亚斯·盖奇,以下简称G。这是由计算

    机扫描成像的他受伤时的状况。幸运的是,他伤成这样都没死,还在

    当时被誉为“十大起死回生事件”之一。看一下他痊愈后的样子: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G这身装扮说明他可是“有年头”的人了。

    没错,他是1848年美国佛蒙特州某个施工队的队长。铁路施工需要时

    不时地进行爆破,来移除障碍物和填平路基,当年25岁的G就是在完成这个任务时出的事。当他用一根金属棒将爆炸材料塞进合适地方的时

    候,爆炸发生了,这根金属棒以锐角从他的左脸颊和左眼穿过,通过

    了眼窝,刺入了头骨,在左侧额叶的位置撕开了一个大洞,并穿透了

    头骨上部,等于说是整个脑袋被斜着穿了个“糖葫芦”!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发现,G看上去有些“不高兴”,事实上他确实

    是挺“不高兴”的。事后,G在床上躺了几周,奇迹般的完全康复了,伤口的感染也消退了。他可以走路,说话,动脑筋做算术,长时记忆

    也没问题,但是,他的人格跟性情完全变了!在事故之前,G很和蔼,稳健,友善,具有领导魅力,伤愈之后,他变得傲慢,固执,冲动,粗鲁,而且很自私!不用说,大脑的损伤让他从一个好人变成了一个

    混蛋。曾经的同事都不能忍受他了,认为“他不再是G了”。12年后,他去世了。

    看来不光是谈钱伤感情,“动脑”也会伤感情哪。那么为什么大

    脑的损伤会导致人的性情大变呢?这还得从情绪的“身世”说起。

    很多人都知道情绪不是凭空而出,却不知道它究竟是怎

    么“出”的,今天我就在这里带领大家进入“情绪加工厂”的内部,了解一下情绪是如何发生的。

    总的来说,要“制造”一份情绪,拢共分四步:

    生理唤醒

    认知解释

    主观感受

    行为表达

    就拿我们研究得最多,也是最熟悉的一种情绪来举例——恐惧。

    假如有一条狗向你狂吠不止,你被这条气势汹汹的狗吓坏了,大

    脑中负责对恐惧做出反应的部位(比如说杏仁核)就会发出警

    报:“不好了!不好了!这里有情况!”这一警报同时通过身体内的

    两大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向全身广播,你身体的各

    部分接到警报,立刻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你胃部的血液会被排空——所以在害怕和紧张的时候,我们会觉

    得腹部有抽紧的感觉。

    面部的血管会收缩——所以害怕会让人脸色发白。

    瞳孔扩大,眼睛张大,以接收更多光线——为了更好地看清楚状

    况。

    大脑释放多巴胺类物质,精神高度集中——为了迅速做出判断。

    肌肉,尤其是下肢肌肉供血量增大——随时准备跑路啊,亲!

    以上就是生理唤醒。

    生理唤醒过后,很快,你就会“琢磨琢磨”目前的处境,这就是

    认知解释。狗叫得这么凶代表什么?它会咬我吗?我如果被咬了会怎

    么样?受伤会严重吗?会很疼吗?会死吗?实际上你对危险的情况想

    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害怕。要不怎么会有“后怕”一说呢——不想

    不知道,一想吓死咯。

    当你“想明白了”以后,你就会全身心地“浸入”到浓烈醇厚的

    恐惧感之中,真正体验它的峰值。这就是主观感受。这时你的大脑也

    许还会回忆起以前碰到恶狗时的感受,让你的恐惧感更上一层楼!

    最后,情绪还能产生行为。

    碰到恶狗以后,你会做出“或战或逃或呆若木鸡”的反应。这就

    需要考虑你其他方面的情况了:

    假如你是一个身强力壮的人,你可能会选择迎战——冲上前去将

    狗暴打一顿:“敢吓老子!老子捶死你!”

    如果你不那么强壮,但身体素质也不错,可能你会选择转过身撒

    丫子就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先跑出去10千米再说!”

    再如果前面两个能耐你一个都没有,经这一吓,你可能会因为下

    半身供血不足,瘫倒在地,放声大哭起来:“妈妈救我呀!”讲起来,这四个过程很漫长,实际在发生的时候,几乎就是瞬间

    一气呵成!

    到这儿,大脑的损伤是如何对情绪产生影响的就显而易见了。

    还是拿恐惧来举例:如果杏仁核“坏”了,你可能在遇到危险时

    身体根本就没有反应;如果在“认知解释”出问题了,你便意识不到

    情况的危险性:“随它叫!”这两步无论哪一步出现问题,你就自然

    体验不到“恐惧”的滋味,也不会做出相应的行为了。

    “恐惧”是如此,高兴、愤怒、嫉妒等情绪也是一样,就不在这

    里一一举例了。

    我们要情绪做什么?

    大脑打出了视觉的“火花”,是因为人们需要捕捉外界的信息,大脑打出了记忆的“火花”,是因为人们需要利用外界的信息,这两

    个怎么说也算得上是“刚需”!

    那么大脑要情绪来做何用呢?有人会说:“情绪可以用来躲避危

    险啊!”如此说来,那人类仅需要恐惧一种情绪就可以了,为什么还

    有幸福、悲伤、尴尬和其他情绪呢?

    要说这就是我们人类进化到高级层次的产物了,因为情绪有一个

    不太为人所知的功能——道德判断!

    来看下面的情况:

    “电车困境”假设你是有轨电车扳道工,这时,一辆有轨电车刹车出了故障,正全速开往一个岔道口,但是前面轨道上站着5个人。唯一能保护这5

    个人不受伤害的方法是扳道岔,但是这样会压死另一条轨道上的一个

    人。

    这时你会怎么办?

    “天桥困境”

    你站在电车轨道上方的人行天桥上,看到一辆有轨电车失去控

    制,加速开往正站在轨道上的5个人。站在你旁边的是个大块头男人,他正靠着栏杆,探出身子,看着电车呼啸着开向那5个人。如果你突然走近他,稍微推他一下,他就会从天桥上掉下去,落在电车前方的轨

    道上。因为他的块头很大,所以他可以阻止电车撞死那5个人。

    你会把这名男子推下天桥吗?还是让那5个人死亡?

    “救生艇困境”

    你和5个人坐在一个救生艇上,但是救生艇上人太多了,救生艇开

    始下沉。这时,你如果把一个人推下救生艇,救生艇就会停止下沉,其他人就会得救。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把一个人推下水吗?

    “医院困境”

    假如你是一名外科医生,你的5个病人不进行器官移植的话,很快

    就会死去,而每个病人需要移植不同的器官,你又找不到可以捐赠器

    官的人。这时,来了一个来访者,他刚好和5个病人的组织类型相匹

    配。你会杀了这个来访者,用他的器官来拯救那5个人吗?

    在“电车困境”、“天桥困境”和“救生艇困境”中,很少有人

    会选择通过牺牲一个人的生命来挽救他人,也几乎没有人同意在“医

    院困境”中通过杀死一个人,来给其他5个人进行器官移植。“天桥困境”、“救生艇困境”、“医院困境”和“电车困

    境”的结果都一样,都是“弃一保五”,那么为什么人们的选择都

    是“不”呢?

    抛开上面假设的情境,在现实中情绪对我们道德抉择的影响也比

    比皆是,最明显的,是在战争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准将马歇尔(不是那个著名的马

    歇尔将军)进行了一项调查,询问了上千名刚刚参加过战斗的美国士

    兵。他的结论令人震惊:只有不到20%的战士真的朝敌人开过枪,即使

    是在自己受到攻击的情况下。马歇尔说:“害怕的是杀戮,而不是被

    杀,这是战斗失败最常见的个人原因!”当士兵被迫面对有可能对别

    人造成伤害的情境时,就相当于进入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困境中,他们

    需要做道德上的选择,而情绪却让他们下不了手!所以正像马歇尔说

    的:“在战斗生死攸关的时刻,士兵却为了良知‘拒绝’参战。”

    这些研究成果于1947年发表后,美国陆军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

    性。为了提高“开火率”,美国陆军立刻调整培训方案,新兵开始无

    休止地练习“杀人”——哪里是要害射哪里。久而久之,士兵对杀戮

    感到麻木,并形成条件反射,一见到敌人就开枪绝杀。同时,军队也

    开始调整战术,比如多使用高空轰炸和远程大炮,这样就避免了士兵

    直接面对死亡——“从4万英尺的高空投掷炸弹,谁能看得到地面上是

    什么光景。”

    这些新的训练方式和战术成效显著。士兵们开枪时再也体验不到

    强烈的情感刺激,他们被训练成了“杀人机器”。

    亦敌亦友

    正常人的大脑中既有情绪脑的存在,也有理性脑的存在,可以说

    是各占半壁江山。很多人认为情绪和理性应该是相互对立,有你没

    我,水火不容!而且更多的人不看好情绪脑,认为情绪化是魔鬼,会

    带来不可预估的灾难性后果,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燎原的情绪美国蒙大拿州1949年的夏天漫长而干燥,树枝草地随时都可能被

    点燃。8月5日是该地区有天气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下午,一道闪电

    点燃了一些树枝,火势蔓延开来……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一队空降森林消防员被派去灭火,领头的是瓦格·道奇,以下简

    称D,他是一个有着9年消防经验的资深消防员,也是这个故事的主

    角。

    着火的地方是曼恩峡谷附近。

    曼恩峡谷是两种地形的交汇之处——落基山脉和大平原,大火是

    从落基山脉那边烧起来的,消防队员到达的时候,大火已经失去了控

    制。D感觉火势不妙,可能要封顶——火焰高到吞没山顶最高的那棵

    树。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火没有更多的东西燃烧,会迅速释放大量

    能量,高温的余烬将漫天飞舞,天上下起“火雨”,火星将四处喷

    落,就像火山爆发一样。所以D赶紧带领着消防队员们下到峡谷中,向

    对面的草原和有水的方向前进。

    当时是下午5点,这个时候在野外灭火很危险,因为黄昏时分风往

    往会突然转向。果不其然,风向突然间转向,大火朝消防队员呼啸而

    来。消防队员们迅速扔下身上的装备,开始奋力向对面的草原奔跑。这个时候来了一股上升气流,风力更大了,大火以每小时30英里的速

    度向消防队员们扑来,焚毁了遇到的一切——大火的中心温度超过

    2000度,足以熔化岩石。

    消防队员们开始沿着异常陡峭的峡谷谷坡往上跑,试图登上对面

    的谷肩,逃过这一劫。但是因为热空气是上升的,所以大火在谷坡上

    的蔓延速度远比在平地快。当坡度为50度时,火势的蔓延速度为平地

    上的9倍,而曼恩峡谷谷坡的坡度为75度。

    风向刚刚逆转的时候,大火离他们还有200米远。跑了几分钟后,D回头一看,发现大火离自己不到50米了,而且还在不断快速逼近。而

    空气里的氧气逐渐被大火吸干,开始缺氧了。这时,D意识到跑不过大

    火了。——山太陡,火太快。

    于是D停了下来,大火离他越来越近,他却站在原地动也不动。他

    开始朝队员们喊:“停下来,别跑了,都停下来!”他知道他们正在

    奔向死亡,不到30秒钟,大火就会碾过他们,就像一辆呼啸而过的火

    车。但是没有人停下来。也许是因为大火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没人听

    见D的喊声,也许是因为他们不能接受“停下来”的想法。面对尾随而

    来的大火,跑都来不及,D却让队员们停下来,“看来真是被吓傻

    了”。

    实际上,D是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逃生的方法。他迅速划了一根

    火柴,在前面的草地上放了一把火。这把火烧出了一片空地,他走了

    进去,躺下来,身子紧贴地面,用打湿的手帕捂住口鼻,费力地呼吸

    着地面上稀薄的氧气。然后,他等着大火绕过他。恐怖的几分钟后,D

    从灰烬里爬起来,他活了下来!

    这场大火中,有13名消防队员丧生。除了D,全队只有两个人幸存

    下来,因为他们两人在山坡上发现了一处浅浅的裂缝,躲了进去。正

    如D预料的那样,没有人跑得过大火。——每个消防员丧生的地方都插

    着一个白色的十字架来做悼念,而所有的十字架都在谷肩之下。

    D在火灾中用到的逃生办法,现在是一项标准的消防技术,挽救了

    无数被突然转向的大火围困的消防员。不过在当时看来,他纯粹是

    在“发疯”,他的队员们一心想着怎样逃离火海,他却又放了一把火!一名有着多年消防经验的幸存消防员后来说:“当时我看到D停了

    下来,我认为他疯了,完全疯了!”

    但是D的头脑非常清醒,在紧要关头,他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至

    于说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一部分归功于他的经验,因为当时多数消防

    员只是十几岁的实习生,只灭过几次火,没见过这么大的火,而D却是

    个灭火老手,他知道森林大火是什么样子。而另一部分则归功于他用

    理性的思考战胜了大火带来的恐惧感!如果不是这样,D会像其他队员

    一样,明知谷肩遥不可及,却只顾本能地逃命:都见鬼去吧,我要跑

    到谷肩,我要逃出去!

    如此看来,“情绪脑”还真是个坏家伙,干脆我们把它丢掉好

    了!那么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疯子是只剩下理智的人

    G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喜欢折磨动物。他经常用钢丝夹子捉老

    鼠,然后用剪刀把老鼠活生生地剪开。鲜血和内脏丝毫没有让他心

    烦,叫声也没有让他难受,虐待是一种享受。

    长大后,G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他热心公益事业,不断地帮助困

    难家庭,同时还是一个典型的好丈夫、好父亲。

    但是,这种正常的表象只是G精心编织的假象。一天,G的妻子闻

    到地下室散发出刺鼻的气味,G说可能是一只死老鼠或者污水泄漏,他

    买了一袋50斤的石灰,试图清除异味,但是没用。他用水泥把地下室

    重新填涂了一遍,也没用,气味总是在空气中若隐若现。地下室里有

    些不好的东西。

    气味来自于腐烂的尸体。

    1980年3月12日,G因谋杀33个男孩儿被判刑。他给那些男孩儿

    钱,让他们*****,性交易结束后,他就在客厅杀死他们。他用

    袜子塞住他们的嘴,用绳子把他们勒死,三更半夜把尸体抛掉。最

    后,警察搜查G的家,发现到处都是骨骸:车库里,地下室里,后院

    里……尸体埋得很浅,只有几英寸深。G是个精神病人。事后,精神病医生对他的研究发现,G的记忆没

    问题,智力也完好无损,能够正常地使用语言,还能把事情安排得井

    井有条:G在犯罪前的准备工作非常细致,这也正是他逍遥法外那么长

    时间的原因。

    唯一致命性的缺陷是:他的情绪脑坏了!所以他无法体验到遗

    憾、悲伤和喜悦,也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或者感到特别愤怒,他的内

    心世界只有性冲动和冷酷的理性。

    这种“情感无能”正是精神病人的典型表现。正常人看到陌生人

    受到折磨的视频,会心受煎熬,目不忍视,手心开始出汗,血压开始

    上升。但是精神病人什么感觉也没有,好像看到的是空白画面。正常

    人撒谎时会表现出典型的紧张症状,测谎仪就是通过测量这些症状来

    工作的,而精神病人却总能骗过测谎仪,他们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撒

    谎。犯罪学家研究那些用极其残暴的手段殴打妻子的罪犯发现,随着

    他们的攻击性变强,他们的血压和脉搏反而下降了——越暴力越镇

    定。

    如此说来,只有情绪和没有情绪都是不行的!情绪和理智就像太

    极图案中的黑与白,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白也没有黑,是互相制

    衡,互相平衡的。还能不能和情绪“一起愉快地玩耍”,取决于如何

    掌握这个度!Part4 “行尸走肉”——意识的火花

    一路下来,我们说了视觉、记忆和情绪,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

    人类大脑最“高精尖”的层面:意识!

    什么是意识?

    当被问道“你喜欢啥样的人”时,你经常会听到人们这样回

    答:“我也不知道喜欢啥样的,但是,我知道自己不喜欢的和没感觉

    的是啥样的!”那么,很简单,排除了不喜欢的和没感觉的,剩下的

    就是喜欢的了。所以在这里我也突发奇想,我们先不讨论意识存在时

    是什么样,来说说意识消失了会是什么样?

    一秒钟变“僵尸”

    当我们体内的意识消失后,就只剩潜意识在工作,这会儿我们真

    就变成了僵尸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僵尸的行为就像是一些反射:有东西突然靠近

    眼前你要眨眼,呼吸被堵住你要咳嗽,灰尘使鼻子发痒你要打喷嚏,出乎意料的噪音或者突然的运动会吓你一跳……意识在的时候,我们

    会这么做,意识没有了,我们也会这么做。因为这些反射动作是自动

    进行的,非常迅速,仰仗于人脑中的潜意识系统。但是区别就在于,假如意识存在的话,我们会有情绪上的反馈:“浑蛋,差点儿进到我

    眼睛里!”“啊呀,憋死我啦!”“打个喷嚏好爽!”……

    但意识消失的话,这些动作只是机械的行为,不会带来任何意

    义。看到这里有人会说:“作者,我感觉人如果没有意识的话,那是

    连看都看不见的吧,还能‘反射’什么?”其实这个在《重口味心理学2》中讲潜意识的时候有提到过,视觉

    在意识里存在一部分,在潜意识里也存在一部分。这一点跟上面提到

    的记忆是一样的——记忆分为外显和内隐。

    接着说。

    和美剧里的僵尸不一样,我们变成僵尸后走起路来不会踉踉跄

    跄,左摇右晃,像下一秒就要摔倒在地上似的。因为潜意识也能帮我

    们控制头、肢体和躯干的姿势:当我们在人行道上一大群行人中穿梭

    而过时,我们的躯干、腿和胳膊不断地进行调整,以使我们保持挺

    直,而且不会碰到其他人。这些动作无须刻意去想,就自然做得出,在时间上也配合得非常精确,同时要求神经和肌肉协调得非常好。如

    此出类拔萃的表现,现在还没有一种机器能做到。

    如果说走,还是可以正常地行走,但是要说走向哪里,那就不知

    道了,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就没有思维,没有目标。那么走过哪里了

    呢?也不知道!倒不是说没有记忆,而是没记住!因为没有意识就体

    会不到意义,没有意义的信息就很难被储存到长时记忆中,所以“转

    瞬即忘”!

    再看下一个例子。

    在大学里住过校的女生都知道,同一个寝室的女生们往往会有同

    步的“大姨妈”——大家都在同一个时间段来月经,挺神奇的!这是

    为什么呢?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女孩儿A腋下的没有气味的化合物涂

    在另一个女孩儿B的嘴唇上,为的是让B闻到这个气味。结果B的月经周

    期就自动缩短了,开始变得跟A同步。

    B闻到的这种化合物就是外激素!这种外激素多分泌在腋下——男

    性的腋窝分泌睾酮之类的物质,女性则分泌类似雌激素之类的。需要

    明确的是,外激素不是腋臭!它是人们身体表面分泌的一种容易挥发

    的物质,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无意识的信号,让对方在“冥冥之中”就

    受你的影响,在生理上发生变化,比如性欲高亢、生理期同步等等。

    即使意识消失,我们仍然能“闻”到气味,但是对于闻到的气味

    我们无法描述,无法记忆,更无法识别。上面“僵尸”的例子告诉了我们一件事:一方面,意识的消失不

    会影响大部分感觉和知觉的存在,“没有你我也能活”;另一方面,意识消失后,感觉和知觉看上去都“怪怪的”,好像少了点儿什

    么,“没有你我活不好”!

    那是少了点儿什么呢?如果你足够聪明,便会发现:缺少的正

    是“联系”!也就是说我们的感觉、记忆、情绪等,在意识“缺

    席”的情况下,它们之间都是各玩各的,“老死不相往来”!这就可

    以解释,为什么“僵尸”们看到某件事情后不会产生情绪上的反应。

    而情绪上没有反应,就自然很难有意义,被记忆。所以当我们变成僵

    尸,整个人就浑浑噩噩,整个世界也是空洞的。

    如此说来,意识相当于心理的一个“会议室”,在这里,感觉可

    以和记忆、情绪、动机等其他心理过程联系起来,这样人们看到书上

    文字的时候就可以在记忆中搜索其含义,看到朋友的时候会将其与愉

    快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意识的“大将”

    那么意识是通过什么起作用的呢?

    这里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请你盯着这幅图中心的字母X,眼睛不要动。然后从右侧的字母G

    开始,顺时针一步一步移动你的注意,看看你能否在不移动眼球的情

    况下看全图中的字母?

    实际情况是,你可能会同时看到字母R、G、K,但绝不可能同时看

    全所有字母。不是说你视力有问题,而是你注意不到它们!

    这个“注意”就是意识的大将,意识要想获取外部的信息,全靠

    它!很简单,我们每天要面对的外界信息真称得上是海量,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碰到的……这些信息中,只有被“注意”选上的才

    能送往意识那儿进行处理,然后在我们的大脑中转化成有用的信息。

    这种情况就好比海选或者招聘,本来只有一个岗位,却有成百上千的人来面试,我们只能挑选出一个最合适的人来任职。“注意”的存

    在,就是为了避免意识被信息的海洋淹没。

    在通常情况下,“注意”是很称职的:“意识让我选谁我就选

    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大脑受到了损伤,“注意”可就不那

    么给力了,比如下面这样:

    忽视症

    很多大脑右半球损伤的患者会患有“空间忽视症”——忽视左侧

    躯体或物体(左半球损伤很少会导致对右侧的忽视)。患有这种病的

    人注意不到他左边的对象,也不会去探究空间的左半边,因此他会撞

    到左边的门框,不吃盘子中左边的食物,如果有人从左边走近他,他

    就注意不到,他还会走进女洗手间,因为他漏看了“WOMeN”的头两个

    字母。

    忽视不是看不见,当你问他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时,他总能准确地

    回答上来,说明他是能看到整个图形的。但是当要求他划掉图形时,他却只能划掉右边部分,左边部分被无情地忽视了。如下图:变化盲

    当我们玩《大家来找茬》游戏的时候,会有两张看上去几乎相同

    的图像摆在你面前,只有其中某几处不同,而有时候我们就找不到。这就是“变化盲”。

    魔术就是利用了我们“注意”的这个缺陷来瞒天过海的。比如

    说,在魔术中总会配有一个穿着闪亮诱人衣服的漂亮女助手,她的一

    举一动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或者魔术师会做出幅度夸张的动作,让

    我们走神。就像我们一个人不能同时听两首歌一样,人的注意范围是

    有限的,因此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之时,也就是他的魔术成功之

    刻。

    外面一个世界,里面一个世界

    下图是伊藤润二的漫画《鱼》里的人物形象。《鱼》讲的是日本在二战时研制病毒无果,于是将病毒遗弃在了

    一座无人小岛上,后来,泄露的病毒附在鱼的身上,鱼发生了变

    异……

    变异后,鱼长出了机械脚,肉身开始腐烂膨胀,并放出恶臭瓦

    斯。而机械脚就靠着瓦斯做能量行走,并登陆上岸!鱼的肉身烂光以

    后,机械脚又开始寻找新的能量来源,比如说人类!

    从图里我们可以看出,机械脚分别用几根管子插入人的身体,靠

    人体喷出的臭气运行。这个作品是对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一种暗

    讽,看上去真可谓是光怪陆离,想象力极其丰富。还有小说《鬼吹灯》中提到的“火瓢虫”:

    大个子用工兵铲轻轻地挖掘地上的泥土,挖了没几下,忽然从他

    挖的土坑中,飞出来一个蓝色的大火球,个头有篮球大小,在半空盘

    旋两圈,一下子就冲进了人群里,小分队的成员们急忙纷纷闪避。

    火球落在地上,蓝色的火焰逐渐熄灭,原来是一只奇形怪状的小

    瓢虫,全身都像是红色的透明水晶,翅膀更是晶莹剔透,可以通过透

    明的甲壳依稀看到里面的半透明内脏,其中似乎隐隐有火焰在流动,看上去说不出的神秘诡异。

    大伙对望了一眼,都想问这是什么虫子。但是谁也不可能给出答

    案,大概是尚未发现的物种。王工好奇地靠了过去,推了推架在鼻梁

    上的深度近视眼镜,激动地用两只手指把像红色火焰一样的瓢虫捏了

    起来,小心翼翼地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他和瓢虫接触的手指被

    一股蓝色的火焰点燃,顷刻间,熊熊烈焰就吞没了他全身,皮肤上瞬

    间起满了一层大燎泡,随即又被烧烂,鼻梁上的近视镜烧变了形掉在

    地上,他也痛苦地倒在地上扭曲挣扎。

    “变异鱼”也好,“火瓢虫”也罢,这些都不是外界真实的存

    在,而是源自我们内心的想象。

    说到想象,我们就已然到了整个大脑最高级层面——创造!意识

    允许我们以真实世界为基础,在头脑中创造出一个可以操控的虚拟世

    界。这也是我们人类跟其他生物的最大不同:我们不受当下环境的局

    限,不是简单地对刺激做出反应,而是可以利用记忆在头脑中创造一

    个模型,可以通过这个模型回想过去的场景,模拟未来的景象,还可

    以在现在的场景中天马行空,恣意而为。

    正是因为意识有这种特性,你才能将这本书中的内容跟自身情况

    联系起来。再比如,当你不喜欢你朋友的打扮时,你不会做简单的反

    射——直言相告,你会在脑海中掂量一下,看怎么说才能既达到目

    的,又不伤害你们的情谊。

    至此,所有关于大脑“火花”的内容就全部说完了!大脑是怎

    样“高大上”的,又是怎样“矮胖挫”的,已经一目了然。大脑就跟世上的任何一台机器一样,做不到十分完美。造物主就

    是这样,当给你显而易见的优势时,弊端也会随之而来,它们两个总

    是相互制约。但是很多人却仍在不停地苛求“完美”:希望自己长得

    好,还要有才华,有钱,有闲,还有爱情……可是他们却忘了,人生

    来就是不完美的,连组成你身体的核心——大脑都有如此多的缺陷,又何必苦苦追求那本不存在的“完美”呢?

    在这一点上,大脑的做法绝对是你的人生榜样:

    还记得前面说过的我们眼球的结构吗?在中央凹的地方感受器最多,所以看东西最清楚。但是在离中央

    凹不远有一处地方,叫盲点,这里是没有光感受器的,因此不能成

    像。但是我们平时看东西的时候是感觉不到盲点的存在的,只有在特

    殊的实验中才能让它现出原形。这是因为大脑用它超凡的信息处理能

    力,根据盲点附近的图像信息,将盲点上的图像自行脑补了!盲点依

    然存在,可是我们并不受影响。

    大脑这么做,就是在告诉我们:人要想活得舒坦,不在于如何隐

    瞒和消除缺点,而在于如何放大和利用优点;不在于追求尚未得到

    的,而在于珍惜已经拥有的!第三篇 当动物星看着你的时候,它们在想什么?

    很多动物星人的锥体细胞要比人类少得多,看不到人类能看到的

    丰富多彩的颜色。比如鸟星人能够看到紫外线、蓝色、绿色和红色,灵长类动物星人可以看到蓝色、绿色和红色三种颜色,其他的大多数

    哺乳类动物星人只能看到蓝色和绿色两种颜色,几乎所有的动物星人

    都看不到黄色。

    但是它们的棒体细胞非常发达,所以夜视力出类拔萃,对事物的

    光线变化、明暗对比更加敏感!这也就意味着,对动物星人来说,黄

    色是非常“亮”的颜色,任何黄色的东西都会刺激它们的视觉,比如

    黄色的雨衣和器械。

    地球并不只是人类的天下,其实有许多外星人生活在我们当中。

    它们平日并不露痕迹,或是杂货铺的老板,或是餐馆的大厨,又或者

    是街头的小混混。但在特殊情况下,它们便会脱去“人形外壳”,现

    出自己的真身——一个个形态诡异,似虫似鱼又似兽的“怪咖”。它

    们一直在不同的方面参与着、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以上是电影《黑衣人》中发生的情况。

    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会不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呢:有一群“外

    来物种”,它们就潜伏在我们周围,暗中观察着我们的生活,模仿着

    我们的举动,并试图以各种方式接近我们……

    这样想来,地球上的动物不就是最真实的“外星人”吗?它们长

    得跟我们不一样,语言跟我们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却又与

    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在家里、马路上,还是市场中,都可以

    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看上去是那样“神秘又无辜”,作为地球星人

    的我们对它们又了解多少,忽略了多少?

    如果我们人类不想被蒙在鼓里,就有必要来好好研究一下身边的

    这些“外星人”——“动物星人”!Part1 动物星人的“世界观”

    一个灯泡引发的大事

    据可靠报道,最近位于地球某处的一家养牛场发生了一件大事,说出来都要吓死人了!什么大事呢?我们都知道在养牛场有一种装置

    叫固定架,是用来固定“牛星人”的。将它们固定在其中,才方便人

    类对其“动手动脚”,比如挤奶啦,打针啦什么的,而且这样人类也

    能避免自己被踢飞。在固定架和牛圈之间有一条通道,通过这条通

    道,牛星人才能顺利地进入固定架。这件大事就是,这个养牛场的牛

    星人坚决不肯进入这条通道!

    有的人会说,开玩笑,这也叫大事?殊不知,像人类小孩儿需要

    接种多种疫苗,来预防小儿麻痹、百日咳什么的,牛也非常容易患上

    病毒性痢疾和肺炎一类的呼吸道疾病,需要及时接种疫苗。如若不

    然,一头牛发病,整个牛群都会被传染,搞不好最后会全部“死球

    球”。至少这对牛场主来说,是件天大的事了吧!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有人提议用电棒电击牛,刺激它们不要闹

    了,赶紧“滚”进通道。但是电击会让牛星人感到有压力,压力会使

    它们不开心,不开心,免疫系统水平就会下降。于是产奶的牛不怎么

    产奶了,产肉的牛也不怎么长肉了,它们也变得更容易生病了。这对

    牛场主来说分分钟都是口袋里掉钱,心上割肉的事。而且电击还会使牛星人因为恐惧而后腿站立,这对饲养员来说非常危险,搞不好就会

    被压成肉饼。人们围着通道左看右看,也没发现什么异样,因为全世

    界的养牛场用的几乎都是这种通道,什么问题也没有,怎么今天在这

    里就不行了呢?

    难道牛星人知道进入固定架后要被打针,所以畏惧不前?这个说

    不通啊,因为多数的牛根本就不知道它们接下来要接受注射,再说,许多动物星人根本就感觉不到注射时的刺痛。

    那么,该怎么办?

    这时,牛场主请来了一位专家。这位仁兄来到现场,只见他在牛

    圈和通道之间来回踱步,一会儿抬头瞅瞅,一会儿弯下腰看看,很

    快,他就得出一个令众人不可思议的答案:通道里光线太暗了!

    农场主马上挺身而出质疑了他的说法:“怎么可能呢,亲?我经

    营牛场这么多年,都知道像牛这种食草性动物最喜欢黑暗了,因为黑

    夜给了它黑色的保护,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吃掉。黑暗给了它们安

    全感,至少比在亮的地方有安全感!”

    专家回应道:“你说得没错,但是我话没说完,这里的问题不是

    黑暗本身,你懂不,而是忽然从明亮的地方走进黑暗的地方,这种反

    差太大了!”

    于是这里出现了两个概念: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亮——暗

    暗适应是说,我们从明亮的地方忽然进入黑暗的地方,眼前一下

    子一片漆黑,啥都看不见了,过一段时间后,眼睛才慢慢能看清黑暗

    中的物体。比如我们从阳光灿烂的室外进入黑暗的电影院,或者在晚

    上从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都会发生这种情况。整个暗适应的过程要

    持续30~40分钟。

    明适应:暗——亮

    明适应跟暗适应正好相反,是说我们忽然从黑暗的地方来到明亮

    的地方,眼前一下子什么都看不见了。比如说我们看完电影从电影院里出来,会觉得外面的光线太耀眼了,什么都看不见,但很快就适应

    了,恢复了正常状态。明适应的过程很快,大概5分钟就可以搞定。

    现在整个问题的答案就明朗了:

    虽然牛在夜里的视力很好,能在黑暗中看得很清楚,但是让它们

    出现问题的就是这虹膜扩张之前几秒暂时失明的经历,也就是我们上

    面提到的“暗适应”。并且相较于我们人类居住的室内有电灯,晚上

    还可以开车到处跑而言,它们的字典里没有“眼睛适应光线的忽然变

    化”这个概念,完全不懂什么“暗适应”、“明适应”。一遇到两眼

    一抹黑的情况就彻底蒙圈了:“啊呀,怎么啦?出什么事啦?是不是

    有危险哪?”其实,人类本身也不喜欢这种光线忽明忽暗的变化,但

    是牛星人对此要敏感得多!

    这位专家的解释也得到了印证,牛场主事后回忆,牛星人这

    种“止步不前”的情况在晚上没有发生过,阴天的时候也没有,只有

    在天气晴朗时才有,但以前却一直没人注意到这个规律。

    最后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只需要在通道中装一只灯泡。

    这件事情至少告诉了我们三点:

    ● 动物星人眼中的世界跟我们人类的不一样!

    ● 动物星人跟人类有很多共同之处!

    ● 想了解动物星人,必须站在动物星人的角度才可以!

    那么它们面对的世界与我们看到的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下面我

    们就一一道来。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还得继续说上面那位专家,你以为他只处理过一个这样“棘

    手”的案例吗?事实是,他经常被邀请在各大农场间“救火”,先后

    解决过:猪星人不肯通过通道,因为地面有水,反射的光刺激到它们了;

    牛星人怔在原地一动不动,因为在它前方的地面上有个小塑料

    杯……

    诸如此类,总结起来能“震慑”住动物星人的东西有:

    ● 光滑金属片的反射

    ● 来回摆动的锁链

    ● 挂在栅栏上的衣服

    ● 飘动的塑料纸

    ● 缓缓摆动的风扇

    ● 亮闪闪的水洼

    ● 前方有人活动

    ● 地面材质的变化

    ● 不同设备之间颜色的反差……

    现在,不仅专家本人,甚至我们自己都忍不住要问:这些动物星

    人怎么这么多事儿……为什么我们人类通常注意不到这些问题?

    这些疑问的答案将指向一个结果,也是动物星人与我们人类“世

    界观”的巨大差异:

    太注重细节!

    还是回到农场里,如果让人类通过动物星人所走的通道,恐怕上

    面它们害怕的东西一个也不会对我们起作用。无论是晃动的链子、亮

    闪闪的水洼,还是金属板的反光,全是浮云!我们完全不会把它们当

    回事,置之不理,大步向前。这说明我们人类非常粗枝大叶吗?错了,是我们压根儿就注意不

    到它们!

    来看下面这个试验就知道了,试验的名字叫“我们中间的大猩

    猩”。试验内容是给受试者看一场篮球赛的视频,并让他们数出一共

    传了多少次球。视频放了一会儿后,正当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于计算传

    球次数的时候,一个装扮成大猩猩的人出现在屏幕上。“它”停下

    来,转过身面对镜头,还用拳头拍打自己的胸口:“欧蕾,欧蕾!”

    结果,竟然有50%的人没有看到这个“大猩猩”。你问他

    们:“嘿,看到大猩猩了吗?”他们只能回答:“哪儿来的大猩猩?

    我们正看球赛呢!”

    这个实验的结果印证了刚才的结论:除非人类专门注意,否则眼

    前的一切都可以是不存在的,对于不注意的事物视而不见!

    再来看另一个试验:研究人员让飞行员进入一个飞行模拟器,进

    行常规的着陆训练。但有时研究人员会把一架巨大的飞机的画面放在跑道上(在现实中飞行员几乎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否则就……),试

    验结果是,有25%的飞行员将飞机停在了这架飞机上!这简直是要机毁

    人亡啊!

    那架停在跑道上的飞机如此巨大显眼,不可能看不到啊,可为什

    么还是有25%的飞行员硬是给压了上去?这是因为正常人感知系统的结

    构就是为了使其看到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他们习惯在比赛中看到大

    猩猩,在跑道上看到飞机,就会看到;如果他们没有习惯在比赛中看

    到大猩猩,在跑道上看到飞机,就看不到。这也是所谓的“不注意盲

    视”!

    对正常人来说,环境中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会自动映入眼帘,也就

    是说实际上人类眼中根本就没有完全新奇的事物。我们看见的,都是

    我们想看的,如果不想看,就看不见!如果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细节都

    被人类“收录”到,不加选择,那信息量也太大了,岂不是要将大脑

    挤爆?所以“视而不见”(不注意盲视),也算得上是人类特有的一

    项“生存本领”,可以用它来躲避尘世间的琐碎烦恼,“眼不见,心

    不烦”。

    看到这儿有人要说,你这个说法不对,按照你的逻辑,人类岂不

    是没有烦恼了?尽管我不想看到,但我常常还是被各种事情烦扰,有

    的时候甚至躲闪不及,树欲静而风不止啊。那么下面,针对这种说法

    的解释似乎就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了:人类生来就只能看到自己想看

    到的东西,要是你还在为不愿意面对的事物烦扰,只能说明在你的潜

    意识,或者内心深处,你还想看到它!所以,尘世间的烦恼不是别人

    给的,实则庸人自扰之!

    再回到动物星人。

    跟人类完全不一样的是,“细节看不到,动物星人做不到哇”!

    要看到某样东西,动物星人没有必要非得专门去注意它,无论愿意与

    否,像晃动的链子这样的东西,都会自动映入它们的眼帘,紧紧抓住

    它们的注意力,让它们欲罢不能!动物星人可能根本就没有“不注意

    盲视”,即使有,其程度也没有人类那么严重。跟人类比起来,动物

    星人观察到的世界更接近实际,而不是像人类那样把构成这个世界的

    细节转化成了一种概念,然后认为实际看到的就是这种概念。动物星

    人能够看到人类看不到的细节,因为在它们眼中只有细节!这样一来,却也显现出了大自然的正反两面性:

    正面:动物星人比人类更“明察秋毫”,对人类来说无聊的世

    界,在它们眼中却是精彩至极!

    反面:事无巨细,没有选择性的注意能力,会让动物星人过度敏

    感,常被眼前琐事禁锢。

    我左眼见到“鬼”……

    人与动物眼中的世界的第一个差异就说到这儿,为了更好地了解

    更多差异,我们也来模仿电影《我左眼见到鬼》,电影中主角的左眼

    能看到鬼魂,那么我们暂且将左眼换成动物星人的眼睛,用它们的视

    觉系统来重新感受一下自己生活的世界吧。

    就先拿“汪星人”来举例好了。假如我们是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左眼被换上了狗的眼睛,很快我们就会发现两只眼睛的视力不一样,狗眼比人眼差了好多。狗的视力在白天真的很模糊,就像得了近视

    眼,难怪人们要说“狗眼看人低”。比方说,人站在15米远就能看到

    的东西,狗要站在5米远才能看得到,很多时候几乎要凑上去。

    难道汪星人真的是近视眼?

    其实不然。人类的视网膜上有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汪星人也不

    例外,区别就在于,汪星人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要比人类少。这会产

    生什么效果呢?

    因为锥体细胞是“昼视工具”,用来在白天看东西,它主要负责

    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而棒体细胞是“夜视工具”,在晚上才发挥

    作用,主要负责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少了,在白天看东西就变

    得困难,所以汪星人看任何东西都没有人类看得清楚,即使东西就在

    它鼻子下面。有时候,你把食物丢在地上让它吃,它却置之不理,你

    还在纳闷,是不是食物出了问题?而对方却是:“对不起,压根儿没

    看见!”尤其是食物落在了铺着杂色地砖的地面上,真是要难为死汪

    星人了!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汪星人的表现会好一些,比如它们看到

    了食物落在地上的过程。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汪星人的视力都那么

    差,这只是相对人类而言。造物主之公平就在于,在一方面削弱你,在另一方面就让你变得

    更强。因为眼睛上的棒体细胞特别多,汪星人的夜间视力要比人类好

    得多。如果你顶着这只“狗眼”待到晚上,你会发现简直太神奇了,世界都颠倒过来,人眼发挥的作用很小,而每一处细节无不在左眼的

    捕捉范围内!

    与这种情况类似的动物星人还有很多,比如喵星人。下图就是白

    天人类和喵星人看到的物体的区别:

    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人类看到的光亮鲜艳的世界,喵星人眼中的

    世界则是雾蒙蒙和模糊不清的。(此为黑白效果。)

    但是到了晚上,可就大不相同了:虽然在喵星人的世界中一切还是灰蒙蒙的一片,但呈现出的细节

    与光亮程度可是比人类好多了。据研究,喵星人的夜间视力足足比人

    类好上6至8倍!所以,如果以前你还以为半夜起床上厕所不小心踩到

    喵星人的尾巴可以蒙混过关,现在可要小心了,因为一切尽在喵星人

    的掌握之中:“哼,别以为我看不见是谁干的!”

    上面说到锥体细胞主要负责感受颜色,那么汪星人和喵星人的锥

    体细胞又很少,所以有人认为汪星人和喵星人完全分辨不出颜色,在

    它们的世界里只有灰色。是这样的吗?

    实际上,能不能分辨颜色并不完全取决于视锥细胞的数量,还取

    决于它的类型!人类有三种视锥细胞,通过它们的配合,人能看到很

    多种颜色,而绝大多数常见的色盲患者,他们的视锥细胞少了一种。

    当患者只有两种视锥细胞时,他们仍然能分辨一些颜色,但是比正常

    人要少。

    汪星人和喵星人的情况与人类色盲患者相似,它们也只有两种视

    锥细胞。

    所以,汪星人和喵星人并不是什么颜色都看不见,只是看到的少

    而已。在汪星人和喵星人的眼里,世界就是“黄—蓝—灰”三种颜

    色,绿、黄、橙、红在汪星人看来是不同的黄色,蓝绿色则是灰色,而蓝色、紫色则都是深蓝色了。所以彩虹在人的眼里是“赤橙黄绿青

    蓝紫”,在汪星人的眼里,就成了“深灰—暗黄—亮黄—灰—浅蓝—

    深蓝”。

    所以当你为了讨好汪星人和喵星人,给它们买了自认为颜色鲜艳

    的玩具,在它们眼里却是:“主人这品位真是……够坑爹的!”因为

    我们眼中的红色和亮橙色,在它们眼里就是无趣的暗灰色或土黄色。

    如果把一个红色的玩具扔到黄色的草地上,对汪星人来说,那就是一

    片黄,它很可能没法把这玩具同背景分得那么清楚。所以,下次给汪

    星人丢玩具过去,它不理你的话,先反省一下自己的“品位”吧!

    接下来,我们再换一种动物星人。

    如果人类的左眼被换上了“马星人”的眼睛,我们可以发现,马

    星人的视觉特点跟我们相机上的一个功能很像:全景式拍照!同样具备这种功能的还有牛星人、羊星人和驴星人等。它们在自然界中,大

    多数情况下是被吃掉,而不是吃掉别“人”,长出这样的眼睛就十分

    有必要了。它们两眼间的距离很大,这样就可以看到身后的一草一

    木,稍有风吹草动就赶紧跑路。这也是为什么要给拉车的马戴上眼

    罩,因为它们可以看到身后的一切,这样就会分心;而多数赛马是不

    戴眼罩的,因为训练者想要它知道后面马的位置和追赶的速度。

    尽管像马星人这样容易被攻击和吃掉的动物星人,基本上都能够

    看到身后的东西,但并不代表它们有360°的视觉领域。

    马星人和牛星人身体正后方有一块盲点区域,特别需要注意的

    是,不要不声不响地靠近这个地方!因为这个时候它看不到你是谁,只要感觉有东西过来了,就会出于恐惧而用尾巴狠抽,或者干脆用蹄

    子,一下子将你踢飞!

    还有一小块盲点区域是在它们的正前方,这是因为它们两眼间相

    距太远了。除了“全景式”的视觉特点,动物星人还有一个与我们不同的地

    方,就是它们眼睛的“取景器”是带状的,而我们则是球面的。这会

    造成什么差异呢?大家都看过斗牛比赛吧,还记得公牛每次发起攻击

    前的标志性动作吗?对,就是把头先低下来,瞪着你看。这和牧羊犬

    将羊群赶到一起时的动作一样:把头低下来,瞪着羊群看。这个动作

    不是在示威,告诉对方“老子发火了”,而是它们正忙着在取景器上

    排列它们观察到的图像呢。而人类的球面取景器则不需要这一步,谈

    笑间便把事物尽收眼底了。

    说完了人类与动物星人视觉上的不同,接下来的内容有一些难

    度,为了更好理解,我在这里要再介绍一个概念:深度知觉!

    什么是“深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1390KB,316页)